2025年05月10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红薯催生乡村振兴产业链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5-14   打印
  “我喜欢红薯,它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记忆、一种情结。把红薯生产成大家喜爱的产品是我多年的心愿。直到2017年,我找到了真正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和摸索出先进的制作方法,才决定成立公司。目前,全国同类公司有上千家,竞争相当激烈,但我们始终以高品质的红薯为材料,在创新中创品牌。”日前,在位于义马市的三门峡华昌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昌薯业)生产车间,总经理王华昌向记者介绍他们的“粉常好”新产品。
 
  生产车间环境干净整洁,机器“嗡嗡”直响,切粉条、称重、装袋、备货、运输,工人们各司其职、忙而有序。
 
  “你看这种粉条,从新鲜红薯到制作成产品装袋封箱只要40分钟,而这个红薯淀粉更快,只要30分钟。”谈到这条日产12万个粉饼的生产线,王华昌说,规模远远不够,目前计划在渑池县天池镇建成另外两条封闭的自动化制粉生产线,可年产6000吨薯类淀粉。
 
  短短两年,华昌薯业以绿色环保红薯为原料,生产无公害、绿色环保优质的淀粉、粉条、粉丝、粉皮等系列产品,成为豫西目前最大的薯类加工龙头企业,成为义马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民营企业的典范。王华昌从苦心钻研改变传统粉条的生产经营模式,再到带动当地群众发展红薯种植产业脱贫致富,他把奋斗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
 
  为确保薯粉生产原料的纯正品质,华昌薯业选择了渑池县天池镇丘陵地带,以种植养殖合作社为载体,承包种植红薯土地1万亩,带动了当地5000余户群众发展红薯产业,每亩增加收入300余元,并安置贫困群众40多人就业,人均年增加收入4000余元。同时,公司还带动当地包装、运输、养殖等多行业的发展,为当地精准扶贫起到示范作用,使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也为绿色天然、环保无公害的企业品牌提供了坚强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王华昌深受启发,认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是推动民营企业努力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目前,华昌薯业的产品供不应求,公司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在全省成立18家直营店,全方位进行加盟代理,构建自己的网上商城,并依托天猫、淘宝、拼多多等网络平台,形成自己的线上、线下营销网络,以此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健康薯粉食品的需求。
 
  2019年,华昌薯业更是开局良好,利好消息接踵而至。
 
  3月18日,该公司正式与国内餐饮业巨头海底捞签订大单,长期为海底捞生产新产品。“海底捞经多方考察,选中了华昌,这有利于我们从大公司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我们的自主品牌叫响全国创造条件。这份大订单将助推华昌薯业再上新水平。”该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说。而在双方合作前,华昌薯业为海底捞旗下公司上海颐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5款方便粉丝新品“哇哦”系列,在上海举办的2019年新品发布会上完美亮相,得到充分肯定,奠定了合作基础。
 
  3月30日,央视二套走进华昌薯业,拍摄了该公司从红薯育苗种植到原材料加工成淀粉、粉条、即食粉丝的整个工艺流程,将无公害、绿色环保优质的淀粉、粉条、粉丝、粉皮等系列产品推向全国。“吃得安心、吃得舒心,我就是要打造这样的企业产品。华昌薯业成立以来,义马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尤其是资金方面,为企业解忧解难,为我们积极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树立了信心。”王华昌说,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
 
  4月3日,在中国万店名商推出的2019年度最健康美味的粉条评选活动中,华昌薯业在100多家同类企业中脱颖而出,夺得第一名。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华昌薯业走出了一条农业与食品工业相结合的新路子,小红薯做成大产业,优质的产品、先进的生产经营链条和企业充分的自信心,使企业不仅有了自己的薯粉商标,也使目前生产的“粉常好”淀粉、水晶粉丝和桶装方便粉丝受到市场热烈欢迎。

( 编辑:师宝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