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5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返乡创业,他把穷山村“点化”成旅游点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5-21   打印

    初夏时节,走进渑池县洪阳镇柳庄村,眼前美景让人“陶醉”:外地游客纷至沓来,村口山头人山人海,休闲广场载歌载舞,小吃街上人潮涌动,玻璃吊桥上惊呼连连;樱桃采摘园内,红艳艳的樱桃在枝叶间随风跳动,欢声笑语在林间回荡……

    村民段杰义说:“俺村能有今天,多亏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武安伟。”

    柳庄村位于渑池县东北部深山区,辖10个自然村1568口人,曾经是一个省级深度贫困村。“眼前乱石滩,四周是荒山;一条羊肠道,通往山外边;每逢雨季来,心惊又胆战;姑娘往外嫁,小伙娶妻难。”这句顺口溜是柳庄村过去的真实写照。

    武安伟是土生土长的柳庄人,小时候因为兄弟姐妹多,经常吃不饱饭。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16岁的武安伟离开家乡外出打拼,通过顽强拼搏,成就了一份不菲的家业,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富裕生活。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武安伟经常说:“我是吃柳庄父老乡亲的百家饭长大的,是柳庄的山水养育了我。感恩家乡,回报故土,带领乡亲们走上一条共同致富的创业之路,这才是我内心最原始的想法。”

    2011年年底,40岁的武安伟毅然放下奋斗20多年的事业,回到了柳庄村。经过群众推选,他全票当选村委会主任。他决心带领乡亲们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然而,放眼整个村子,抬头是山坡,低头还是山坡,很难找到一大块平地。凭着这样的自然条件,不选准一个靠得住的产业,乡亲们脱贫致富无疑是痴人说梦。

    靠水吃水,靠山吃山。最后,武安伟的解决之道还是落在了荒山上。岳家坡自然村背后有一座荒山,山顶岩石裸露,山坡沟壑纵横,这里的海拔高度和土壤环境很适合种植核桃、石榴、柿子等果树。

    2012年,武安伟顶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和众人怀疑的目光,将“家”搬到了荒山上,带领群众用挖掘机将足有1000亩的荒山挖了一遍,修整出一道道梯田,挖了上万个树坑。之后,投资300万元,组织人力栽下核桃树1.5万株、石榴树2000株、柿子树2000株。2013年7月,他又带领大伙进行第二轮荒山治理,治理荒山2500亩,栽植核桃树2万株、桃树1.5万株、梨树1.5万株、樱桃树5000株,总投资1000多万元。几年来,武安伟累计投入资金超亿元,新造梯田5000余亩,栽植果树30余万株。

    如今,武安伟带领群众创办的柳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渐成规模,相继规划建设了山地有机林果产业区、畛河沿岸设施农业产业区、农产品冷藏加工区和天然次生林保护旅游开发区等六大功能区,建成占地1000多亩的以“魅力柳庄·农耕游园”为主题的农耕文化观光园,吃、住、玩、购等系列配套建设趋于完善,成为集特色农业、农事体验、旅游观光、生态养生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如今,当地和周边200多位村民常年在园区务工,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园区年产蔬菜、瓜果1万吨,产值5000万元,纯利润1000万元以上,直接受益农户300余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仅高效农业就让全村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2016年年底,柳庄村实现了整村脱贫。

    农产品采摘园、小火车、玻璃栈道、网红桥、滑雪场……小小柳庄村各种游乐设施一应俱全,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游客观光旅游。今年“五一”期间,自驾前往柳庄的车辆日均2000辆以上,日均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日均综合收入45万元左右。


( 编辑:c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