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5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陕州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陕州红梨别样“红”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8-21   打印
  “今年我的8亩陕州红梨卖了10万元,1亩能卖1万多元。”日前,在陕州区张湾乡红旗村果品收购点,种梨大户薛中林向记者分享丰收的喜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在其他水果还未大量上市之时,陕州红梨便开始采摘,开市收购价格每公斤6元左右,产品远销东北及京津地区,并出口俄罗斯。
  
  20世纪80年代,红旗村主要以种植苹果为主。后来,随着全国苹果种植面积扩大,红旗村苹果产业陷入困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调结构,上新品种。
  
  2001年,红旗村党支部的党员干部在山东果树研究所参观,发现一棵梨树被保护网围着。询问得知,这是从美国引进的新品种,学名红考密斯梨,网名红啤梨,也就是今天的陕州红梨。专家介绍,三门峡的气候环境很适合这种梨的生长,可以试种。2002年6月,村干部再一次来到山东果树研究所专门考察这棵梨树,决定发展这个品种。他们花了2000元,买了40多根接穗回来进行嫁接。
  
  当时,苹果还有一定的产量,让村民立刻砍掉苹果树发展红梨有点不现实。怎么办?村党支部动员村组干部带头在自家地里搞嫁接,当年繁育了1000多棵。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党员干部不带头,发展新产业就是一句空话!”红旗村党支部书记朱春建坚定地说。
  
  17年的坚持!红旗村党支部一班人研究种植技术、找专家解决病害,让红梨在村里“开花结果”。目前,全村发展红梨面积2200多亩,其中挂果面积1600亩,年产值1200多万元。
  
  红旗村种梨发了财。周边村庄纷纷前来取经,张汴乡西过村就是其中一个。今年,西过村800亩红梨喜获丰收,产值800多万元。
  
  2017年,陕州红梨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2018年8月,陕州区出台《加快陕州红梨发展提质增效振兴果品产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农民参与到红梨生产中来,让红梨变成富民兴农的“钱袋子”。
  
  来自辽宁沈阳的果商孙涛到陕州区收购红梨已有10个年头,他表示,陕州红梨糖分高、口感好,在市场上很好销,收购价格从10年前的每斤5角涨到现在的3元多。
  
  目前,陕州区种植红梨面积1.1万亩,其中挂果面积5000亩,年产量1000万公斤,年产值5000余万元。2019年秋季,各乡镇将新栽植红梨9000余亩,形成2万亩生产基地。
  
  2017年,阿里巴巴集团给陕州红梨取了个网名“红啤梨”。陕州红梨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成为陕州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还培育出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出果品种植“万元田”,助力我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 编辑: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