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小时上线“我要上报疫情”平台,72小时完整上线疫情防控信息平台、大数据平台和同行程查询平台,居民信息填报、检测点管理系统上线,健康绿码广泛使用……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三门峡市构筑了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全方位防控体系。这一系列“硬核”抗疫的背后,有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逆行”研发团队,他们用手中的键盘鼠标,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织出了一张疫情防控大网。
敏捷反应,吹响战“疫”集结号
大年初一,正当人们欢声笑语,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时,疫情加快蔓延。三门峡崤云公司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义无反顾地加入抗击疫情阻击战中,运用科技力量助力防疫。
三门峡崤云公司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尖刀利器,技术人员占比70%以上,具备坚实的技术研发能力,研发支出占比38%,取得自主知识产权45项。
利用公司自主开发的“轻云”视频会议系统研究后,家在外地的崤云公司董事长苏文杰第一时间回到公司,30余名核心研发成员也纷纷提前结束春节假期,从四面八方归来,迅速投入到研发工作中。
“我们的同事都是被紧急召回的,有的将新婚的妻子独自留在老家,有的刚到家还没陪父母说上几句话,有的还在回家路上。”苏文杰介绍,同事范晓峡的孩子小,无人照顾。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范晓峡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这场“战役”,家人表示理解和支持。
勇于担当,做好战“疫”技术支持
1月26日22时,确定业务流程和实现方案;1月27日2时,项目组完成手机端页面原型;1月27日11时,完成系统功能开发,13时完成业务流程贯穿测试……该项目负责人马致远记忆犹新:“从那天开始连续6个通宵,大家个个斗志昂扬,让软件大头落地。”
数字化平台利用数据分析结合社区、乡镇工作人员,精准有效地完成了对疫情较严重地区来三门峡人员的排查,与病毒赛跑,为三门峡建起了第一道防线。
随后的20多天里,研发人员习惯了以办公室为家,以沙发和办公桌为床,以盒饭和泡面为食,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一天一个优化,两天一次迭代,画了几十张图,敲了几万行代码,集中攻坚了十几个技术难题,圆满完成了不可想象的艰巨任务。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健康绿码推出后,一天就注册了60余万用户。我们及时扩大了数据访问容量,时时解决软件运行中的各种实际问题。”马致远说。
情系一线,与防控人员共克时艰
“IT行业对办公场所的包容性很强,技术团队可以远程支撑,这使我们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能够保证充足的人力。”崤云公司财务总监王海峰介绍,为了避免接触感染,该公司200余名员工在后方24小时提供技术支持。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在城市运营指挥中心,20余名话务员采用24小时轮班制,自疫情发生以来截至目前处理了1万余个热线电话,通过分析派到各个单位处理。“德馨苑小区走动聚集”“高速流浪7天终返家”“平陆产妇生产无法回家”……一个个民生问题相继得以解决。
疫情防控期间,“不见面办”“预约办”等业务办理方式成为新时尚,数据安全不可小觑。崤云公司运维人员连轴转,保障数据交换和网络安全,处置了200余次网络攻击。新开发的系统数据每天有50余万次访问,运维人员专门对后台系统进行了升级,保障系统高效运转。
严防严控,筑牢战“疫”堤坝
“软件开发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但小伙子们说‘我们不会医术,就会编程,天亮之前保证这个软件上线运行’。”有使命感、能担当,是三门峡市政府副秘书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王江舟对这个团队的评价,刷新了他对“90后”年轻人的认识。
“‘BAT’公司有的,我们也可以有,而且更加全面系统、自主可控。”王江舟说。
从数据获取、应用系统研发到后期数据治理、分析及应用,在数据层面形成了信息闭环,很好地支撑了疫情防控工作。针对不同阶段的防控需求,崤云公司都在第一时间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还无偿开放了源代码,为更多地区防控疫情提供“数字”支持。
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疫情管控将由静态管理进入动态管理。“我们将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优化,做到既要防止疫情扩散,又要扶持企业有序开展生产。”苏文杰说,“我们会始终和三门峡人民站在一起,一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 编辑:师宝华 ) |
“90后”书写使命担当 “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2-26 打印

- 上一条:2415件药品通过邮政绿色通道运往武汉
- 下一条: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