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4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独臂牛倌”走上致富路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5-26   打印
  5月21日,循着“哞哞……”的牛叫声,记者来到渑池县天池镇杨大池村杨治国家的牛棚。牛棚边的树林里,十几头大牛、小牛在树下或站或卧或蹦跳或角逐,呈现一幅夏日牛趣图。
  
  足有200平方米的牛棚里,杨治国正在给一头母牛喂饲料、添水。“这头母牛昨天下午4点多产了一头小牛犊,得额外补养补养。”杨治国高兴地说。
  
  杨治国今年42岁,有两个孩子。过去,他和妻子郭会娜勤劳务实,每天早出晚归,忙里忙外,生活虽不富裕,但其乐融融。然而,2016年6月的一次车祸,不但让杨治国失去了左臂,而且让这个幸福的家庭债台高筑,刚刚初中毕业的女儿不得不辍学。
  
  怎么办?是听天由命、一蹶不振,还是迎难而上、奋发图强?一切的改变,是从确定精准扶贫对象开始。
  
  2016年,杨治国被村里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各项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让杨治国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考虑到养牛风险小、效益高,他就打定主意养牛。当年冬天,他东借西凑买了两头母牛。第二年一开春,他又利用国家的金融扶贫政策,从银行贷款5万元,买了3头母牛。
  
  从此,杨治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养牛事业上。每天,不到5点就起床,割草喂牛……虽然动作不便,但他踏实肯干。        
  
  没有技术,杨治国从头学起,没事就到村里村外的养牛户家里“取经”。遇到什么问题,他虚心向养殖户请教,不断改进养殖方法。几年来,他熟练掌握了养牛的各项技术,从饲料的最佳配比、常见病的预防到防疫、接生,这些技术活他都不在话下。
  
  短短3年多时间,杨治国的牛场像“滚雪球”一样,发展到现在18头牛。杨治国说:“今年开春以来,不到5个月时间,又产下了5头小牛犊。现在还有6头母牛(怀孕)抱犊。”
  
  天池镇政府工作人员王书强帮记者算了一笔账:“不说今年即将增添的6头小牛,就按现在的18头牛算,平均一头牛价值1.5万元,就是27万元。”
  
  “如今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除了养牛,家里还种有12亩地,其中6亩花椒树今年挂果了。地里的活儿都是媳妇儿料理,她还兼职干着村里的公益岗。”杨治国动情地说,“现在政策这么好,只要加油干,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 编辑:师宝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