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6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只要一户没脱贫,他决不离开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7-15   打印
  “这些花椒树都是从陕西韩城引进来的,快5年了,现在开始见成效了。花椒一天比一天红,看得人心里头高兴。”7月10日,在灵宝市朱阳镇匣里村百亩花椒园,驻村工作队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赵宝靠近树枝闻着花椒果的香味,高兴地对记者说。
  
  匣里村是一个集山区、库区于一体的省级贫困村,全村共318户118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1户435人,至2019年已脱贫113户423人。
  
  2015年8月,赵宝受组织委派从灵宝市黄河河务局到匣里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双球鞋,一张地图,一支笔,一个本,开启了赵宝脱贫攻坚的崭新征程。他用3个月时间深入12个村民组,走访农户290户,与老党员、老干部、贫困户座谈,实地考察了解村里的基础设施。
  
  这里海拔800多米,村在高处,路在低处,群众出村就没有路。后来又遇省道改线,种植的西瓜、苹果味道再好也出不了村,只能烂在地里。赵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修路,是赵宝为群众做的第一件贴心事。
  
  赵宝奔波了几个月,先后争取资金近300万元,铺设、硬化村道7公里,一举连接起村部与新省道,打通了贯穿12个村民组15个自然村的交通大动脉,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路通了,还得帮群众谋划项目,搞传统农业肯定不行。”赵宝经过多方考察发现,种植花椒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2015年,在帮扶单位大力支持下,赵宝筹措资金14万元,带领群众发展花椒800亩,将3.8万株苗木免费发放到群众手中。
  
  长线项目靠花椒,短线项目靠养殖,外加西瓜、香菇等特色农产品的脱贫产业体系,成为匣里村群众收入的增长点。
  
  聘请村里的养猪大户康社山,依托脱贫攻坚养殖产业基地,带动10户外出务工和家里无养殖条件的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村里为此还专门成立了考核组,确保脱贫产业真正产生效益。赵宝争取扶贫资金60万元,实施到户增收食用菌项目,全村122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赵宝还结合村情,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由传统农业粮食生产向经济种植业转变,栽植苹果300亩,引导帮扶152户困难群众申报高山有机苹果栽植,为农民架起致富路。
  
  “我按照赵宝书记说的种了11亩花椒,现在已经见效了。今年,我还在花椒地里套种了玉米和西瓜,增加了收入。”在8组贫困户王纪生家,他告诉记者,“孩子今年去大连打工了,我在家里搞特色种植、养殖,今年收入不老少。”
  
  看到王纪生手上有伤口,赵宝问咋回事。王纪生不好意思地说:“刚发下来的除草机没操作好,不小心给弄的。”赵宝立即告诉他:“我单位有不少操作除草机的老手,联系一个来教你。”
  
  扶贫、扶志、扶文化,在赵宝的努力下,3年多来,匣里村投资58万元,修建了1座2层有10间办公室、占地300平方米的党员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改善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村里连续3年被评为朱阳镇“党建经济全面工作先进村”、灵宝市“脱贫攻坚先进村”。赵宝在工作中表现突出,2018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匣里村是我第二个家,这里的父老乡亲都是我的亲人。只要有一户群众没脱贫,我就不离开匣里村。”赵宝说。
( 编辑: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