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4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易地扶贫:搬出群众好生活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8-07   打印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7月31日,记者来到河南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卢氏县兴贤里社区,实地感受搬迁给群众带来的新生活。
  
  兴贤里社区2017年9月开工建设,2018年9月建成后全部搬迁入住,通过易地搬迁安置及后续扶持,一批批贫困群众正逐渐摆脱贫困、安居乐业。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这道题,应该选哪个选项?”当天下午,在兴贤里社区“星火课堂”,30余名四升五年级学生正在上数学课,为他们授课的是共青团卢氏县委组织招募的卢氏籍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星火课堂”招收社区149名贫困学生,由志愿者为他们开展暑期辅导。孩子们平时就近入学,暑假还“有人管”,家长们自然就安心了。
  
  说起孩子上学问题,正在社区扶贫车间工作的搬迁户宋玉梅感慨万分。她家原来在汤河乡柴家沟村,属深山区。儿子上小学时离家5公里远,学校没有食堂,为让孩子少跑路,宋玉梅就把饭做好送到半路,让孩子在路上吃饭。上高中以后离家更远,坐车不方便,孩子几乎不回家。“女儿上高中以后,我们家搬到县城,孩子周末坐公交车就能回来。高三复习紧张,周末只休息半天,孩子也能回来洗个澡、换换衣服。”宋玉梅现在在社区扶贫车间工作,最多一个月挣了3000多块钱,丈夫在县城附近工作,儿子即将大学毕业,女儿今年高考558分。“现在也有压力,但是生活真的比以前强太多了!”宋玉梅一边忙着手头的活儿一边说。
  
  2017年9月,卢氏县委、县政府在规划建设兴贤里社区时,将社区直接纳入城区整体规划,南北主干道春华一街直接与209国道相连,交通十分便利,社区内配套建设扶贫车间、商业和公共设施用房、文化广场,配套新建全日制小学1所,社区内实现了“五通(通水、电、路、电视、网络)、六有(有学校、公厕、文化广场、便民超市、垃圾中转站、标准化卫生室)、七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社区绿化、环境洁化、容貌美化、污水净化、垃圾无害化)”,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全覆盖,确保群众“搬得来”。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搬得来,还要稳得住。社区一下搬进来这么多人,如何管理成了最大的问题。2018年8月,该县成立了社区社会管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职能部门人员40余人,先后设立社区为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双扶驿站办公室等社区管理服务机构13个,建立健全了社区基层党组织网络,将社区划分为春华、秋实、顺义3个居委会30个居民组,构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工作体系,确保社区居民享受各类政策服务“不脱节”,实现群众就医、就学、就业“零障碍”。
  
  在河南省金海生物公司营子村食用菌扶贫基地,记者见到了正在给香菇菌棒输水的朱红伟。从官坡镇火神庙村搬迁到县城以后,朱红伟干起了老本行——种植食用菌,在社区周边的食用菌基地承包了4座大棚,种植食用菌近6万袋,年收入可达9万元。“现在在这儿种植食用菌,不用再担心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了,香菇也不愁卖,比在老家方便多了。”朱红伟说。
  
  群众搬迁入住以来,社区通过开展“就业进社区”招聘活动和“进楼入户”推介活动,向外输出一批;安置保洁、保安、劳动就业联络员岗位等公益岗位,就地安置一批;在社区周边2公里内建设2个食用菌生产基地,产业转移一批,全力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同时,加强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建设扶贫车间、发展设施农业,拓宽搬迁户的就业渠道,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实现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搬迁户每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当晚,在兴贤里社区文化广场,一场以“新时代 新社区 新居民 新风尚 新生活”为主题的庆“八一”文艺演出拉开帷幕,节目由群众自编自演,现场气氛热烈,每一位参与者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感党恩、跟党走,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辛勤劳动,正逐步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
( 编辑:师宝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