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白叶楠)今年以来,针对疫情防控期间扶贫项目开工难、扶贫产业生产难、贫困群众务工难、扶贫产品销售难等问题,我市把稳产业、稳就业、稳收入摆在突出位置,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升,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2020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全部超过现行扶贫标准,其中1万元以上的占57.65%。 在全省率先推动复工复产,先后出台“三个十条”支持措施。2020年,全市安排扶贫项目835个,涉及资金8.01亿元。截至目前,项目开工率100%,竣工率99%,资金支付率92%。全市289家带贫合作社、98家带贫企业和23个扶贫车间,6月底前全部复工,切实把疫情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产业扶贫方面,大力推进“林果菌牧菜烟药渔”八大特色产业,市级先后下拨1亿元扶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全市认定带贫企业(合作社)387家,评选省级、市级龙头企业13家;新建产业扶贫项目366个,带动贫困群众3.2万户、户均增收1700元以上。深化金融扶贫,一手抓扶贫小额信贷,一手抓精准扶贫企业贷款,截至10月底,全市当年新增扶贫小额信贷7024户2.94亿元,新增户贷率11.73%;边缘易致贫户贷款62户200.25万元,户贷率4.98%;当年新增精准扶贫企业贷款95笔4.71亿元,带动贫困户7385户,累计带贫率12.33%。做实光伏扶贫,开发光伏公益岗位6818个,发放工资1082万元。 就业扶贫方面,强化“五个一批”举措,开展就业扶贫“百日攻坚”行动,创新设置益贫岗位,建立“一对一”监测机制,确保有就业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人人有活干、家家有岗位。截至10月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已外出务工10.9万人,比2019年底增加1万人以上,实现“一超过两个不少于目标”;开发各类扶贫公益性岗位17244人、发放工资6615万元,其中益贫岗位4019人、发放工资563万元;贫困劳动力累计外出返乡1391人,已全部实现再就业。 消费扶贫方面,疫情防控期间创新推出“移动菜篮子”电商平台,覆盖120个居民小区1.5万户居民,带动贫困户2000户以上。聚焦“三专两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级消费扶贫专馆,首批入驻扶贫企业76个商家223种产品,仅国庆节期间销售额超过10万元;在扶贫“832”平台上传企业7个产品20种,提前三个月超额完成年度农副产品预留份额采购任务,累计完成采购交易额180.05万元,完成率138.86%;中国社会扶贫网上传供应商114个、产品217种。扎实开展扶贫产品“六进”和“消费扶贫月”系列活动,全市特色农产品销售总量12.12万吨,销售额4亿元以上,有力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 编辑:李建新 ) |
我市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
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超扶贫标准半数过万
来源: 发布日期:2020-12-03 打印

- 上一条: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 下一条:全市党史工作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