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8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新时代再出发 长征永远在路上

三门峡日报社“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启动侧记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3-30   打印
  高举旗帜唱响红歌 本报记者 孙猛 摄
  
  仲春时节,莘川新绿叠翠,江山多娇。卢氏县官坡镇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前,三门峡日报社“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正式启动。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开启了全市红色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的崭新一页,人们可以赴基地参观学习,沿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的足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做新时代的长征人。
  
  红色基地盛装迎宾
  
  3月28日上午,三门峡日报社“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启动仪式举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方志办、市文联、市社科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市属各新闻媒体和卢氏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并剪彩。
  
  位于卢氏县官坡镇兰草村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与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兰草军部同址,占地6.5亩,建筑面积3770平方米。现有54个标准间106个床位,多媒体会议室3个,60平方米教室4个,20平方米教师办公室2个,餐厅3个,可同时容纳100余位学员学习培训和食宿。目前,基地已先后迎来三门峡市6个县(市、区)和郑州市、洛阳市以及陕西洛南县的各级各部门300多批次3万余人次参观学习。
  
  三门峡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马占方表示,讲好党的红色故事,高质量服务党史学习教育,让红色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打造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是三门峡日报社守正创新,争做创新发展融媒体先行军的有益探索。报社将与官坡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全面推进红色文旅产业发展,把红色基地打造成政治工程、文化工程、民心工程,以实干回报红色土地。
  
  在“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启动之际,三门峡日报社全体干部职工前往基地参观学习,穿一身红军服、走一段长征路、听一堂党史课、看一台红色主题晚会,铭记历史、传承薪火。
  
  军事化管理凝聚力量
  
  “来到基地,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名红军战士,言行举止都在自觉向红军看齐。”走进“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报社干部职工纷纷表示,看到一面面中国工农红军旗帜迎风飘扬,红色五星、红色标语遍布楼宇,置身其中,庄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在基地内,所有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员统一身着红军服,由教官带领整齐列队,开展各项集体活动。
  
  一切行动听指挥。
  
  “军井未掘,将不言渴;军灶未开,将不言饿;雨不披蓑,雪不穿裘;将士冷暖,永记我心。”餐前,教官带领全体人员进行餐前训词,随后8人一组列队进入餐厅统一就餐;就寝前,教官提前通知次日起床时间,以哨声为令统一集合。
  
  餐厅屋顶正中的党旗、餐桌正中的红星,住宿的房间内印有“永远跟党走”的毛巾、木柄手榴弹样式的纸巾盒……处处体现着红色元素。在红色文化的感召下,在军事化的管理下,近百人的大集体凝聚起强大的团队力量,作息、行动整齐划一,协作互助、共同奋进。
  
  在路上悟长征精神
  
  3月27日春光和煦,三门峡日报社全体干部职工整装待发。穿上红军服重走长征路,新时代的长征人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心中热血澎湃。山路蜿蜒曲折,脚步却坚定有力,前行的身影连成一排,向高山密林中快速行进。
  
  “红色教育培训基地”附近一条长约3公里的长征路线,在崇山峻岭中穿梭。陡峭的山坡、狭窄的山路、模拟的掩体、残留的碉堡,让人们切身感受到长征的艰险。一声声关心的话语,一个个互相搀扶的身影,见证着战友深情,凝聚着团队力量,激励人们克服困难、不断向上攀登。
  
  山高人为峰,登顶的人群高举红旗欢呼着:“我们胜利了!”登顶的喜悦驱散了身心的疲倦,山间清风吹落了额头的汗水,新长征人沿着蜿蜒小径继续向山下行进,一块河南陕西界碑映入眼帘,人们的思绪不禁回到了历史中的豫陕交接处。1934年12月8日至9日,红二十五军突破豫陕交界的铁锁关,进入陕西省洛南庾家河,胜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略转移任务。
  
  伟大的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激励着新长征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历经近一个小时的山间行军,三门峡日报社全体干部职工在山脚下“胜利会师”。三门峡日报社副总编辑焦森森作为重走长征路最先抵达终点的先锋,与全体人员分享感悟:“在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坚持到底。就算遇到困难也不愿放弃,只想奋勇争先,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精神动力。”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大家纷纷表示,只要坚持,就能走到胜利的终点。
  
  主题晚会启智润心
  
  3月27日晚,“新长征·再出发”红色晚会点燃了豫西边陲的夜空。在“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内,人们相聚一堂,重温红色历史。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一首女声合唱《映山红》拉开了红色晚会的序幕。由卢氏县委宣传部选送的舞台剧《红货郎》,生动演绎了货郎陈廷贤为红军做向导,帮助红二十五军突破敌人的包围圈安全抵达陕南的历史,感人至深。三门峡日报女声天团表演的小合唱《十送红军》歌声悠扬。模仿秀、相声《新闻晚知道》,诗朗诵《心歌一曲献给党》等节目精彩纷呈,独唱歌曲《精忠报国》、戏曲选段《朝阳沟》、歌曲《过雪山草地》、歌曲《万泉河水清又清》等节目,一次次唱响红色主旋律。
  
  台上歌声嘹亮,台下掌声雷动。全体人员高举党旗整齐挥舞,红色晚会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雄壮歌声中落下帷幕。红色晚会寓教于乐、形式灵活,红色元素贯穿始终,红色精神通过文艺节目深入人心。
  
  党史学习教育培根铸魂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身临其境,更能入脑入心。
  
  因“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和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同址,学员可以在学习的同时近距离感悟当年红军从豫入陕时的英雄事迹,瞻仰红二十五军浴血奋战突出重围的战斗遗迹。
  
  3月28日,三门峡日报社干部职工走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参观学习。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等革命先驱的英雄壮举感人肺腑;红二十五军的组建、北上先锋转战鄂豫陕边区、开辟鄂豫陕根据地、西征北上先期到达陕北、组建红色地方武装——红七十四师、长征的功绩与代价等展板,让广大学员能够深入了解红二十五军的历史。
  
  参观学习人员纷纷表示,深入了解红二十五军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卓越贡献,探索其创造传奇的精神密码,可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让红色基因与精神代代相传。
  
  此外,“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还特聘知名专家学者,从不同方面为学员举办讲座,进行授课。当天上午,三门峡市委党史方志办副主任韩霞在基地内为全体学员上党课,从四支长征队伍基本情况、红二十五军基本情况、红二十五军长征特点、红二十五军在卢氏、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贡献与当代价值等方面作了深入讲解,学员认真聆听、做好笔记,更加坚定了内心的理想信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与担当。在卢氏县官坡镇兰草村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在共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三门峡日报社“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的启动,将全方位带动人们通过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寻觅英雄足迹赓续优良传统,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从党史中汲取丰厚滋养和前进力量,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

( 编辑: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