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8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共产党员的修养》在这里成篇并首次宣讲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3-30   打印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3月25日上午10时许,入党誓词再次在位于渑池县城的刘少奇旧居响起,铿锵有力的宣誓声久久回荡,彰显着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院内,刘少奇雕塑前,由灵宝市教师进修学校、三门峡市烟草专卖局等单位敬献的花篮,无不彰显着后辈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聆听一次党史讲解,唱一首红色歌曲,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上一次微党课,重温入党誓词……连日来,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每天都有一些单位或个人来到八路军渑池兵站旧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而八路军渑池兵站推出的“五个一”活动也让参观者得到了精神洗礼。据八路军渑池兵站纪念馆负责人李杰说,纪念馆于1985年开馆,是较早的一个红色教育基地,文化内涵丰富,特别是在这里酝酿成篇并首次宣讲的光辉巨著《共产党员的修养》,每年都吸引着很多党员干部前来“修身养性”。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参观学习者更是络绎不绝,截至3月25日,该纪念馆已接待四五十批学习参观的团体。
  
  八路军渑池兵站纪念馆包括3个部分,分别是位于渑池县城仰韶大街的兵站站部旧址、位于海露北街的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和位于海露大街的刘少奇旧居,于1963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年初,华北沦陷;1938年5月,豫东大片土地相继沦陷,河南形势严峻。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根据地,1938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兵监部渑池第三办事处——渑池兵站在渑池县小寨村建立,这是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设在豫西的一个公开机构。此后近两年时间里,从渑池兵站到黄河边的南村渡口一段,成为八路军太行总部通往延安的交通要道。
  
  八路军渑池兵站初建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军事,加强训练,一旦豫西沦陷,即为武装斗争作准备。后由于抗战形势有变,日寇一时无力西犯,兵站的工作重心逐步转为掩护地方党组织召开会议、接送保护地方干部、中转作战物资等。
  
  1938年11月21日,印度援华医疗队医生柯棣华、巴苏华等从延安赴太行前线,途经渑池,在兵站停留3天,为兵站干部、战士体检、注射疫苗,并由兵站护送渡过黄河。
  
  同年11月26日,邓小平、杨尚昆、宋一平等一行十余人在延安参加完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奔赴抗日华北前线,路经渑池兵站,在此休息两天,由警卫排护送北渡黄河到达关家兵站。
  
  1938年11月,刘少奇赴任中原局书记途中,在渑池兵站停留近两个月。当年12月20日,他在兵站召开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又称“渑池会议”),会议历时7天,传达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并将豫西特委改为豫西省委,将下属的5个中心县委改为5个地委。渑池会议在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刘少奇在渑池起草了《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并利用电台指导中原局的抗战工作,还主动接触一些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地方政府官员,做党的统战工作。渑池会议之后,刘少奇还指导豫西省委在渑池举办了两期党员训练班,并讲授了中共党史。在第一期训练班上,刘少奇首次宣讲了《共产党员的修养》。他撰写的《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随后被修订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渑池会议和随后的两期党员训练班,为豫西各级党组织培养了一批优秀骨干力量,他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路军渑池兵站是我党我军通往太行山八路军总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它为抗日前线输送军需物资,护送来往于革命圣地延安和华东、华北、苏北等根据地的干部及进步学生做了很多工作。兵站的建立,对发展壮大党的队伍,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豫西革命根据地起了巨大作用。”渑池县委党史方志办公室主任上官丛蓉说。
  
  如今的八路军渑池兵站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基地”等,还成为红色旅游线路中的一个重要参观点,来自郑州、洛阳等地的一些旅行社经常往这里发团,让参观者到这里接受红色革命教育学习,了解《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深刻内涵,进行党性修养。
  
  为更好发挥基地的教育价值,李杰介绍,渑池兵站站部旧址改造计划也将启动,包括房屋维修、陈展提升等方面,待之前申报的项目资金到位后,就将按计划实施。届时,八路军渑池兵站纪念馆的3个部分将连点成线,更方便参观者参观学习,接受党史学习教育。
( 编辑: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