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法庭,大阵地。 法庭是人民法院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接触最广泛的部门,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渑池县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十星级”人民法庭创建工作,把创建“十星级”人民法庭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举措、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双创争一流”活动的有效载体,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基层基础建设发生了从“面子”到“里子”的质变。 2021年,该院人民法庭共结案1957件,较2020年增长2.1%。其中,调解结案712件,调解率36.34%,同比增长1.2%;撤诉结案347件,调撤率54.17%,同比增长1.7%;改判发回率1.51%,同比下降0.23%。 强基固本 守护司法尊严与公正 如果说,法院打开的是一扇司法为民的门,那么,人民法庭就是那扇司法为民的窗。人民法庭的良好形象、为民服务情怀,是体现法律尊严与公正的关键所在。 该院高度重视人民法庭建设,克服重重困难,累计筹资1000余万元,分别对果园和张村人民法庭移址新建,对仰韶和仁村人民法庭提档升级。如今,4个基层人民法庭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基层法庭环境优越、交通便捷,威严庄重的综合办公大楼,平均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办公区、审判区、生活区相互独立,接待室、立案室、审判庭、会议室等分布合理,食堂、图书室、休息室、健身室等硬件配备齐全。同时,立足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要求,基本实现庭审活动同步录音录像和文书模板制作、远程电子签章等功能的多元化,极大提高工作质效,为群众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法律服务环境。 品牌创建 筑牢矛盾纠纷治理“防火墙” 小法庭,大作为。 在创建“十星级”法庭活动中,人民法庭积极探索高效、便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新路径、新方法,“一庭一特色”“一庭一品牌”,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增设一道“防火墙”。 “网格化”的仰韶人民法庭。建立辖区内调解人员清单,将其全部纳入人民调解平台系统,充分发挥乡镇、村(居委会)调解员作用,促成双方当事人的调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创新型”的仁村人民法庭。充分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移动微法院”等线上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在线邀请人民调解员以及行业协会、妇联等社会力量,建立以法官为核心,法官助理、书记员、人民调解员为半径,辐射各方案件参与人的微信调解群,实现微信立案、调解、送达一体化服务,“云”上调解“多点开花”呈现新气象。 “整合型”的果园人民法庭。积极与乡镇司法所、村委会沟通协调,构筑调解联动机制,形成村委会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化解矛盾合力,引导群众以协商、和解等非诉方式解决纠纷,逐步实现“化诉”到“少诉”再到“无诉”的转变。 “类型化”的张村人民法庭。面对民事案件类型复杂,矛盾纠纷的不同成因和特点,对不同民事案件,借助不同调解力量倾力化解。对相邻关系、土地纠纷、借贷纠纷,利用基层调解组织懂民俗、知民情的优势力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对有违公俗良序、伦理道德的抚养、赡养纠纷,采取巡回审判,借助社会监督、舆论监督、道德教化,让当事人自觉履行义务;对婚姻、继承、家庭财产等家事纠纷,邀请有威望的乡贤族亲参与调解。 智慧引领 破解便民利民“瓶颈” 走进4个基层人民法庭,信息化建设给审判工作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令人赞叹。 该院大力加强智慧法庭建设和现代化诉讼服务,法庭借助“移动微法院”小程序、“网上立案”网页版等媒介,深化“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改革,全力实现“最多跑一次,一次办好”,网上立案率达95%。 “基层法庭管辖区域面积大,人口多、居住分散。当事人诉讼时从立案到参加庭审,再到接收判决、裁定,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如今,当事人动动手、敲敲键盘,坐在家里就能完成一系列诉讼程序。” 仰韶人民法庭庭长王留刚说。 一些不会通过手机网上立案的群众怎么办?各法庭的线下诉讼服务大厅,均配备自助服务终端。群众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网上自助立案。线上、线下服务“齐头并进”使辖区群众体验智慧法庭的智慧服务。 坚守使命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倾心为民,廉洁高效”。2021年12月28日,渑池县天池镇南昌村村民王军民给仰韶人民法庭送来一面锦旗。因借贷纠纷,王军民诉至法庭,很快讨回多年的欠款。 锦旗上的8个大字,也是群众的心声。 多年来,该院始终秉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法治理念,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聚焦司法便民“零距离”,筑牢司法为民的第一线。各人民法庭因地制宜开展巡回审判、调解,将审判工作下沉到乡村,以村委会院内为审判地点、田间地头为调解场所,以聊家常为切入点,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双方当事人沟通交流。 让法治的阳光照耀温暖每一个人。 扎根基层的法官们,经常化身“普法信使”,送法到村镇、进校园、入企业、进村组,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通过法治课堂、案件回访等,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定期举办“法庭开放日”活动,通过庭审观摩、案件讨论等,加强对村干部、特邀法官助理、人民调解员等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调解技巧;主动加入各村村务公开微信群,随时为群众答疑解惑,普法宣传,引导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让法治的力量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 (马德英 代文官) |
让国徽在创建中熠熠生辉
——渑池县人民法院创建“十星级”法庭纪实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1-19 打印

- 上一条:供应充足 价格平稳
- 下一条:市领导调研疫情防控工作并慰问一线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