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报记者 王丽霞 通讯员 曹峰 秦晨雪 ![]() 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向东到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有限责任公司调研安全生产工作 ![]() 三门峡市2020—2021年森林防火实战演练 ![]() 2021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 全市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观摩会现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转眼之间,三门峡市应急管理局组建成立已经三年。三年来,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边改革、边应急、边建设,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大战大考奋勇担当,保持了全市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控形势的总体平稳,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讲政治顾大局 建强应急管理“铁军” 2019年1月,按照全国机构改革工作部署,三门峡市、县两级应急管理局相继挂牌成立,在原安监局负责的安全生产基础上,整合了政府办的应急管理职责、地震局的防震减灾相关职责、民政局的救灾职责、国土局的地质灾害防治职责、水利局的水旱灾害防治职责、林业局的森林防火相关职责、工信委的煤矿抢险救灾职责,以及防汛抗旱指挥部、减灾委员会、防震抗震指挥部、护林防火指挥部等有关职责,理顺了应急管理统与分、防与救的关系,实现了从“物理相加”到“化学反应”的转变,应急管理部门成为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的主管部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的牵头部门以及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的组织部门,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使命。全市应急管理部门基本形成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探索构建了一套全新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 培根铸魂强信念。三年来,市应急管理局扎实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落实落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基层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将党建工作从机关扩展到系统,从行业延伸到企业,与扶贫村、重点县(市、区)局、重点企业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促使党建格局从点到面逐渐辐射。积极探索党建和业务有效融合的措施办法,特别是业务支部深入企业,既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大功夫,又在促进“双预防”建设上强标准,真正实现两手抓、两手硬。该局深化推进“党建+扶贫+红色旅游”模式,在定点扶贫的陕州区店子乡栗子坪村建成小南川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将此作为党建“手拉手”教育基地,组织各党支部与栗子坪村委会开展结对共建“手拉手”活动。陕州区也将纪念馆作为党员学习教育基地,自开馆以来,周边县市先后有200多家单位的1万多名党员干部到这里参观学习。 宣教培训聚合力。为强化全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提升全民安全和应急能力,市应急管理局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讲话和系列批示指示为统领,以宣传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为抓手,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宣传、大教育、大培训”活动。在“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法宣传周”等主题活动中,在报、网、端、微等平台开设专题专栏,根据对象化、差异化、分众化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涌现出市应急管理局专家宣讲团巡回宣讲、渑池县“渑小陶说应急”、灵宝市“送法进乡镇·护航促发展”等诸多亮点,有效推动了全市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防风险除隐患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把风险当隐患,把隐患当事故”,三门峡应急人始终绷紧这根弦,全领域、全覆盖、全过程防控风险、治理隐患、遏制事故。 专项整治除隐患。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中,成立18个工作专班,细化244项具体攻坚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通过专题评估、督导检查,推动任务落实。聚焦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危险化学品、矿山等行业领域,制定专项方案,持续开展问题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共检查企业3147家次,排查整改一般隐患4599处,排查整改重大隐患6处,停产停业75家。围绕易发生事故的关键点、薄弱点,从严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危险化学品专家帮扶检查等活动,按照“人员配备到位、巡查检查到位、整改落实到位”的工作标准,加强问题隐患排查整改,确保我市重点时段安全稳定。 源头防范控风险。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应急管理的基本盘、基本面,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聚焦“一防四提升”集中攻坚,针对危险化学品安全防范重点,开展冬季和春节期间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和全国两会期间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组织自查和监督检查企业167家次,发现问题隐患683项。推进危险化学品重点生产企业“四大系统”建设,开展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专项执法检查及“回头看”、化学品储罐集中区安全专项排查整治等行动,检查企业249家,发现问题隐患772项。落实烟花爆竹安全风险防控,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储存、运输等行为,排查各类仓库商店摊点1745个,查获36.3箱。指导义马市、陕州区两个化工园区顺利通过省政府认定。在非煤矿山领域,印发《关于试行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非煤地下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制度的通知》,明确全市34名县级领导联系61个地下矿山生产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抓实三级库长包库工作,明确县、乡、企业190名库长工作职责。积极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大排查、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和地下矿山提升、运输系统专项整治等工作,排查各类隐患1728项、重大隐患14项。开展外包工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组织安全技术会诊,提请注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17个,提前完成整顿关闭任务。工贸行业领域,全面开展工贸行业燃气专项检查、安全生产交叉互查、刚玉等企业安全生产集中整治等工作。 监管执法严惩处。坚持把三年专项整治行动作为提升我市安全生产水平的有效手段,细化“问题隐患、制度措施、重点任务”三个清单,全力排查、整治各类问题隐患。2021年共查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83项,已全部督促整改到位,下达各类执法文书72份,立案查处15起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双重预防稳推进。严格按照“五有”标准提高企业双重预防体系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全市20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92家非煤矿山企业、99家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全部完成双重预防体系线上线下建设。确定40家省级示范企业、60家市级试点企业,积极推进小微企业扩面提质。义马市以街道办事处为单元,由该市安委办和街道办协作,通过摸底统计、建立台账、集中培训,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风险告知卡等措施,建立双重预防体系线上微安全管理系统。目前义马市辖区内7个街道办事处所属的208家小微企业和35个社区已全部纳入双重预防管控体系,实现辖区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全覆盖。渑池县坚持有标准、有示范、有督促、有考核,对各乡镇、各行政村进行了全面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实现了县域范围12个乡镇、236个行政村内的所有学校、医院、敬老院、林地、地质灾害、水库、河道、企业等所有风险的全面辨识、重点部位的分级管控,全县共录入风险点53870条,其中重大风险4224条,较大风险9414条,一般风险14984条,低风险25248条,建成了覆盖全域的信息化平台。 抓统筹促协调 夯实灾害防治基础 市应急管理局深入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扎实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综合防范应对能力稳步提升。 风险普查摸底数。部署启动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全面普查工作,分类整理了2个大类、7个中类、31个小类的风险普查应急系统清查任务清单。通过线上线下、分类分级相结合等方式开展专项培训和督导36次,质检审核33类调查任务的15610条数据。成立4个核查组,对全市普查数据进行现场定位,逐条审核。全市抽样的437个核查对象、11963条数据,核查差错率1.84%,远低于国普办规定的5%差错率。如期完成清查阶段任务,为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防汛保民生。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通报公示全市12个主要行业、208个重点防洪工程、98座尾矿库、44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责任人名单。协调成立4个督导组,深入开展督导检查。202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68%,共出现11次区域性强降水天气过程。在强降雨期间坚持日调度、日会商、日报告,确保了预判准确、研判及时、信息畅通、救援科学,先后5次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2次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及时发布指挥长令,指导做好防汛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累计出动人员11910人次,车辆3108辆,排除险情137处,救助群众470人,圆满实现了防汛目标。 森林防火严细实。我市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大体是“七山二岭一分川”,拥有林业用地面积1089万亩,有林地面积71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71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8.05%,火源管控任务重,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市应急管理局全面摸排全市森林资源状况以及队伍、物资、防火卡点底数等,制作三门峡市森林资源分布图,修订完善我市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发布《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森林高火险期进一步加强野外火源管理的通告》,定期开展检查指导,核查并有效处置卫星火情监测热点8起。 防震减灾强监测。开展黄河流域(三门峡段)地震灾害风险治理,大力推进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全力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完成遥感初判、信息录入和自评估工作。全省首家市级地震安全评估监管在我市上线运行,相关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完成渑池县仰韶断层氡气观测台建设,大安地震台和卢氏地震台获全省台站数据观测优秀奖。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持续推进,全市14个预警终端安装到位,35个点(站)设备正在安装调试。 补短板强弱项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市应急管理局坚持实战标准,加快转型升级,在预案、力量、物资“三要素”上接续发力,着力淬炼应急管理核心能力。 下好预案“先手棋”。共发布实施应急预案54个,其中综合应急预案9个、专项应急预案45个,修订完成了《三门峡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三门峡市应对低温冰冻雨雪灾害应急预案》《三门峡市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三门峡地震应急预案》《三门峡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三门峡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三门峡市防汛应急预案》。全市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领域企业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实现全覆盖。 打造力量“铁拳头”。根据工作实际,组织对全市120余名新任职的应急战线干部,进行应急管理业务知识培训,提升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全市81个乡镇(街道)中,有 45个乡镇(街道)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设有应急管理站所68个,建成投用应急指挥平台72个;设有村级安全劝导站1032个,明确安全劝导员3939名、灾害信息员215名。全市拥有包括中金集团秦岭救护队、大有能源煤矿救护队等两支专业救护队,义马、灵宝、卢氏等三支县级专职救护队在内的应急救援队伍256支共7800余人,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调联动、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织牢物资“保障网”。建成投用11个县级物资储备点,应急物资储备价值1145.3万元;91个乡级物资储备点,物资储备价值302.9万元;498个村级物资储备点,物资储备价值47万元。应急物资储备主要有战地器材库、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防汛救援物资储备库等,配备移动指挥平台应急指挥车4辆、冲锋舟(橡皮艇)57艘和各类抢险救援车辆240辆、大型设备350余台(套)。 建制度优机制 构建大应急全灾种应急管理新体系 “统分结合、防救协同”。新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运行以来,理顺了应急管理统与分、防与救的关系,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相关部门专业优势,形成更强合力、更优效能。 统筹协调显优势。依托省政务外网、市政府移动短信平台和省视频会商系统,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共享和调度,确保重要节点、重要时段和紧急状态下信息联络畅通。在全省率先打通市、县、乡三级应急指挥调度专网,88个点位实现双向视音频通话,实现了部、省、市、县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四级互联互通,灾害事故风险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高,自上而下的应急指挥体系基本建立,应急力量分布和统筹调动科学顺畅,综合救援能力明显提升。 协同联动效率高。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健全分级响应和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逐步扩大应急队伍规模,基本形成了以公安、消防、民兵预备役为骨干力量,以抗旱防汛、医疗救护、森林草原防火等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乡镇、企事业单位专兼职人员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2021年6月2日,组织开展近年来我市最大规模水域救援综合实战演练,调用车辆100余辆、船只30余艘、无人机20余架,进行模拟暴雨洪水抢险救援“立体化”作战演练。全市30余个参演单位通力协作、联动配合,全面演示了预报、决策、调度、抢险、人员转移等各环节工作场景,进一步锤炼了防汛抢险队伍实战能力,为全市防汛抢险救援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把“时刻准备着”作为自觉追求,建立“守夜人”机制,全系统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应急值守,随时接受部、省视频会商调度,时刻保持应急状态,从灾情速报、力量预置、物资储备、装备优化等方面强化应急准备,随时应对各类突发灾害事故。市应急管理局组建以来,累计组织218次应急会商。特别是2021年夏秋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后,市政府领导8小时轮班坐镇市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根据天气预警信息及时对各县(市、区)、重点乡镇进行视频调度,部署安排防汛工作,为科学精准开展抢险救灾打好“提前量”。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三门峡市应急管理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适应新体制新任务、勇于面对新挑战新压力,以永不磨灭的初心本色、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努力化解一个又一个重大风险、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奋力书写应急管理新篇章,全力护航伟大复兴新征程。 本版图片均由市应急管理局提供 |
当好百姓安全的守护者
——三门峡市应急管理局三年改革发展综述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3-03 打印

- 上一条:加快推进省委环保督察 通报问题整改工作
- 下一条:我市“雷锋学校”创建活动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