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5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深入塑造创新势能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3-15   打印

本报评论员

  开栏的话

  虎年伊始,崤函大地处处涌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春潮。按照省、市党代会明确提出的奋斗目标,全市上下锚定“两个确保”,围绕发展要务实施“十大战略”、围绕民生关切深化“两项工程”,紧抓战略机遇,突出战略重点,谱写发展篇章。即日起,本报推出《潮涌崤函——“十大战略”“两项工程”深度看》专栏,深度解读实施“十大战略”、深化“两项工程”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路径方向,深入报道全市各地各部门聚焦聚力的推进情况、特色举措和亮点成效。敬请关注。

  登高望远天地宽,风劲潮涌奋楫先。

  加快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创造三门峡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是新一届三门峡市委锚定的目标;深入落实“四个着力”、持续打好“四张牌”,围绕发展要务实施“十大战略”、围绕民生关切深化“两项工程”,是努力打造“六个新三门峡”的重点和路径。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多年来一直是我市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把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实施新一轮研发投入强度和高科技企业数量“两个倍增计划”,打造创新高地。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位居首位。转方式调结构,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最终要靠创新引领。实践创新引领,就必须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升劳动者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来。

  近年,我市深入落实“1+8”人才政策、实施“人才+项目”模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两批143个,波裂解城市生活垃圾、环保石头造纸、高分子絮凝剂、铝合金汽车薄板等一批高水平人才项目落地见效;组建“研究院+公司”双平台架构,提升创新创业载体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一批院士、学者工作站已经建成,新一批又在申报和筹建;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6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487个,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81%,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新一轮发展周期,我市要继续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培育一流创新主体、汇聚一流创新人才、打造一流创新生态,鼓励重点企业申建“国字头”“省字号”创新机构,坚持培育与引进并重、研发和转化并进,实施创新龙头企业、高端领军人才“双渠道汇聚”战略,以科技金融为切入点,强化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化的全流程服务,鼓励全社会、全领域、全方位创新。

  过去几年,中科芯时代、星能科技、易事特、锐意泰克等高端制造业集聚成势,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速增效,三门峡提升创新源头供给能力的生动实践正在结出硕果。“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围绕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深耕,进一步塑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势能、积蓄发展动能,在加快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实现“两个确保”的征程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和直道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