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紧握智能交易“六支笔” 描绘公共资源交易新画卷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5-23   打印
本报记者 汪潭

  近年,三门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探索公共资源智能交易新模式,围绕公共资源交易关键环节推动电子化、智能化改革,多维度优化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其中,“全流程电子化不见面交易”模式作为2021年全省五个典型案例之一由省发改委上报国家,“公共资源领域不见面交易”做法被省政府通报表扬、推广,“远程异地智能评标”做法作为书面材料参加全国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改革现场会。这些工作成果的取得,关键在于该中心坚持紧握智能交易“六支笔”。

  紧握“不见面交易”之笔,打破传统公共资源交易线下运行的藩篱。该中心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于2020年年初建成全流程电子化系统,形成了“一网四平台”,将“招、投、开、评、定”五大过程从现场搬到网上,实现了全覆盖、全流程在线交易、服务、监督,完成公共资源交易由线下“面对面”到网上“键对键”的转变。

  紧握“远程异地评标”之笔,借助异地专家资源革新评标过程。该中心构建了“一个调度平台、双50%原则、四级全面合作、市县‘1+5’”远程异地评标工作体系,常态化开展跨省、市、县三级远程异地在线评标工作,有效化解了传统评标过程中“专家少、熟面孔”等难题。截至目前,该中心已与全国100余个地市建立了远程异地评审合作关系,共开展2386个远程异地评标项目,累计交易金额352.64亿元。

  紧握“大数据”之笔,全方位分析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情况。依托“市县一体化”平台,该中心统一工作流程、规范数据标准,通过采用统计报表和数据模型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分析交易细节,从整体把握招投标全过程,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数据参考,更从海量数据中发现各类违法违规线索。

  紧握“金融”之笔,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化解中小企业资金难题。

  该中心以技术创新为主导,自主搭建了涵盖电子投标保函、融资贷款、电子履约保函等服务的融资服务平台。通过与金融机构共享必要业务信息,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难题,为其提供便捷化的金融服务。截至目前,该中心已累计办理电子投标保函5447笔,替代保证金7.45亿元;累计办理中标贷675笔,金额69.08亿元。

  紧握“标准化”之笔,促进公共资源交易质效显著提升。2021年7月,该中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获批河南省《2021年度省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试点。通过发布并实施157项标准规范,将全流程电子化建设成果形成制式文本,以标准化体系推动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更进一步。

  紧握“移动服务”之笔,力推“掌上通”手机APP上线。2021年12月,该中心“掌上通”APP作为全省首家免费投入应用的手机移动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APP具有多身份登录、贴身式携带、简便式操作、移动端审批、手机移动CA等亮点,“零费用”满足各方主体“多场景”业务需要。

  发展永远在路上,服务永远无止境。三门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以智能化交易为依托,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标准化引领为方向,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基础上,坚持紧握“智慧交易之笔”,精心描绘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更加灿烂夺目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