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志刚 清秀的“曹全碑”、俊逸的“孔庙三碑”、风流的“二王手札”、苍劲的“祭侄文稿”……各种字体在他的笔下行云流水,又极具个人特色。他便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三门峡市书协副主席任奎杰。2012年,他被《美术报》评为“全国最具活力书法60家”,他的楷、行、草、隶4种书体先后11次入展中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篆刻展及单项展。 6月2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起结缘书法的过程,一向沉稳内敛的任奎杰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受外公影响,任奎杰打小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任奎杰的一个同学练《庞中华钢笔字帖》,多次受到老师表扬,也深深影响了他。于是,他买回一本字帖,开始练习硬笔书法。3年后,经朋友引荐,任奎杰结识赵一老师转入毛笔字学习。十几岁正是好动爱玩的年纪,他却能静下心来坚持写字。寒暑假,他往往半个月不出门,常常写到后半夜。母亲担心他的学业和健康受影响,多次劝阻让他放弃写字,甚至将他的笔和纸扔掉,也没能改变他的这一爱好。就这样,他从早到晚,如痴如醉,最终将各种书体的特点烂熟于胸。 2008年,他融入自己多年的学习心得和感悟,以隶、草、行3种书体创作出4件作品,分别参加当年中书协主办的全国草书展、隶书展、新人展和楹联展,并如愿加入了中书协。 为谋求新的突破,任奎杰听说甘肃省的书法艺术氛围较浓,于是就前往甘肃发展。其间,他接触到许多书画名家,在相互的交流切磋中,他得到很多感悟,书风也开始发生了转变,既有颜体(颜真卿)的挺然奇伟,又有苏字(苏轼)的醇厚朴茂,还时有章草的恣意纵横。 滴水穿石,功到自成。2013年,他的楷书入展,成为我市4体均入选“国展”的书法家。近几年,他更是获得了全国“祭侄文稿杯”书法篆刻展优秀奖(最高奖)、全国首届“王冠杯”书法展二等奖、全国第四届颜体书法展三等奖、首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河南省首届书法篆刻展优秀奖(最高奖)等荣誉。 谈及今后的发展,任奎杰表示:“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任重道远,时不我待。习书创作只是一个方面,我今后还将增强责任感,努力培养更多的书法新秀,为繁荣我市的书法艺术贡献一份力量。” ( 编辑:唐柳楠 ) |
笔墨润心 教学相长
——记市书协副主席任奎杰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7-05 打印

- 上一条:我市招募60名“三支一扶”人员
- 下一条:锦绣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