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湖滨区: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实力义马市:促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7-21   打印

  本报讯(记者李杰 通讯员朱娜 程长)航天科技发展,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令人欣喜的是,在每一次“神舟”系列发射成功的背后,都有三门峡朝阳科技有限公司的“身影”。

  朝阳科技作为一家研发、生产贵金属电子化学品的企业,其九项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十多个科研项目分别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和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该企业生产的“氰化亚金钾”产品成功应用于“神舟”系列航天飞船、“嫦娥”探月卫星、“天宫”空间站和“北斗”卫星系统,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贡献了湖滨力量,也彰显了湖滨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就和科技实力。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湖滨区一大批先进科技创新企业先后建成投产:易事特(三门峡)5G+科创园项目一期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市在“新基建”领域翻开了崭新一页;锐意泰克(三门峡)动力总成投产仪式暨混合动力首车发布会在湖滨区成功举行,标志着该区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实质性阶段;牡仙牡丹产业集团与河南科技大学电商学院合作的“电商产业孵化基地”成功签约,是湖滨区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的生动体现……

  为促进高科技创新企业行稳致远,今年以来,湖滨区牢固树立服务发展理念,发挥组织人才汇集、智力聚集优势,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联合多部门打造湖滨区科创企业人才服务中心,积极邀请智库专家与18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精准对接。

  今年1至6月,该区共为科创企业、科技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行政审批、项目申报、贷款办理、实用新型技术专利申请等“一站式”精准服务20余次,协调落实科技贷资金3300万元,真正实现了资源高效整合、资金高效使用,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该区还积极参与河南科技智库联盟建设,借助省级平台力量,着力培养了一批懂政策、善运营的湖滨区智库人才专家队伍,围绕中药材科普园、万亩药木园、智慧校园及中小学科普教育等重点项目,开展攻关研究和科技咨询。

  据统计,该区现有专业机构认证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8.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7.3%。

  本报讯(记者郭远庆)近年,义马市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围绕打造“精美之城、宜居之城、活力之城”战略部署,实施城乡精神文明融合一体发展、环境整治一体规划,确保“城乡一套图、整体一盘棋”,切实增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以“老旧小区改造”为笔,绘就城市新形象。该市以“水、电、路、气、网、安”“菜食住行购、老幼站厕园”为重点,对辖区26个老旧小区56栋住宅楼进行分批改造,着手实施了道路改造、供水管道改造、无障碍设施改造、生活区绿化、配套养老设施等11个项目,并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改造重点,加强小区文化建设。截至目前,已改造完成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管理有序、和谐文明的老旧小区9个,涉及住宅楼106栋居民3694户。

  以“农村厕所革命”为线,绣出美好新生活。该市通过实践探索,建立了政策支持、财政补贴、街道统筹、社区自筹和居民适度分担的“五位一体”投入保障机制,全面铺开“农村厕所革命”。对污水管网覆盖不到但农户居住相对集中的区域,推广“组户管网+大型化粪池”改厕模式,基本实现了涉农社区厕所改造全覆盖。目前,已完成涉农社区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7849余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7.9%。

  以“生活垃圾分类”为墨,书写文明新篇章。该市探索推行“二次四分法”,将干湿垃圾分类收集、分类投放,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以同心苑小区、舒心苑小区、鑫鹏花园及霍村、河口等城市小区、涉农社区为试点,同步开展垃圾分类。在试点小区内设置智能分类回收,居民扫码注册后将垃圾分类投入智能垃圾收集房内换取相应积分,凭积分可兑换洗衣液、纸巾等生活用品,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以“传播文明风尚”为镜,展示乡村新风貌。该市引导20个涉农社区精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组织市直各级文明单位每月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实践站也依据辖区居民实际设置老年人照料中心等阵地,并开设符合群众需求的课程,丰富居民文化生活。重新修订社区居规民约,制定明确的红白事标准,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和好儿女、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有力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


( 编辑:唐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