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9日,河南银保监局召开行政许可会,批准我市市级农商银行筹建,目前,组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即将挂牌营业。同时,我们作为全省3个全市域农商银行统一法人试点城市之一,正在全力推进各项工作,预计12月底前可全面完成。”这是8月1日,记者在市金融工作局获得的消息。力推力促农信改革,实现突破跨越发展,是我市推进地方金融改革的一个具体举措。 去年以来,我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打造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金融服务体系,强力推进地方金融改革,贷款投放创历史新高,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利用科技赋能,建优建强服务平台。一是实现省、市平台互通。今年以来,我市对接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整合省、市相关部门涉企信息,对接数据由2021年的100多万条增加到现在的2.1亿余条。二是实现担保保险平台对接。积极与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国寿财险、中原再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对接,撬动更多更好的金融资源服务涉农中小微企业。三是实现政银数据互联。截至目前,三门峡市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上,企业注册数量由2021年年初的不足8000家,增加到目前的2.1万余家,占全市正常运营中小微企业总数的80%以上;入驻金融机构由2021年年末的12家,增加到目前的31家,发布金融产品200余个。2600余家企业通过市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实现融资340亿元。 创新服务方式,提供多元服务。结合金融资源与特色优势,整合金融惠企、惠民政策,开通“三门峡金融”5G直播平台,打造银企对接常态化线上“面对面”对接平台。服务实体经济“零距离”。探索创新疫情防控形势下金融服务新模式,直播期间企业和群众提出的问题,由专业金融团队进行解答,用“金融活水”畅通经济大动脉和企业“微循环”。线上专场对接更精准。紧抓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七部门联合推出的“专精特新贷”业务机遇,开展“专精特新贷”专场银企线上对接。合作银行分别通过直播与企业线上“面对面”进行交流,全市5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上市挂牌企业、后备企业相关负责人、财务人员参与对接。将全市人才信息库接入市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协调各金融机构特设“人才贷”“科技贷”窗口,累计向14家“专精特新”企业争取“专精特新贷”17亿元、“科技贷”78亿元。 截至2022年6月末,全市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063.7亿元,较年初增加88.58亿元,较年初增长9.08%,增速居全省第3位,较上年同期提升13个位次。 |
金融赋能 发展跑出“加速度”
本报记者 任志刚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8-05 打印

- 上一条:推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 下一条:国资国企改革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