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崤函大地按下了“暂停键”…… 在疫情防控的严峻时刻,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市委号召,挺身而出,就地转化为志愿者,去到疫情防控最需要的地方,与街道、社区工作者以及医护人员和群众一起凝聚成强大合力,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组织动起来 机制建起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8月20日,三门峡市主城区实行静态管理,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分包责任体系迅速建立,责任到位、任务到位、组织到位,集结号就此吹响。 市委组织部前期牵头组建的10支党员志愿者突击队,在组长单位的带领下,又一次作为“急先锋”,率先冲上一线,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600余名突击队员披星戴月、废寝忘食配合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做好核酸采样、值班值守、物资供应等工作。 8月21日,市委紧急下发《关于党员干部就地转化为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加强“12345”热线服务工作的通知》。号令一出,各单位各行业各系统党员干部积极响应,踊跃报名投身抗疫一线。 形势刻不容缓,8月22日,市委组织部连夜出台紧急通知,迅速调整工作部署,下沉力量火线增援,一方面加大对主城区老旧小区的值守力度;另一方面,专门就党员干部就地转化工作提出跟进措施。 市直各单位站位全局、服从大局,于深夜组织动员,派出精兵强将,在早上5时,262个小区值守人员全部到岗到位,成立临时党组织243个,这批党员志愿者自此牢牢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市直各单位职工纷纷向小区报到,服务群众、保卫家园,5000余名党员志愿者在小区开展就地服务。 党旗在一线猎猎迎风,忙前忙后的“红马甲”成为静态下最绚丽、最温暖的颜色;熠熠生辉的党徽,闪耀着奋进的力量,带给人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志愿者忙起来 城市静下来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也是群防群控的主战场。 喧闹的城市静下来,这群人忙起来,从核酸采样、保障居民生活,到秩序维护、环境消杀等,成为疫情防控中的重要力量。 早上5时,天没亮,黑黢黢。志愿者冒着雨,用小喇叭催促居家居民,组织群众进行核酸扫码,维持现场秩序,引导群众按时段、分批次有序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核酸采样工作。 湖滨区金盾园三期小区临时党支部35名党员中有20岁出头的在读研究生,也有年近60岁的老同志,组织发动楼长、单元长和居民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联动抗疫。 5天时间内,市水利局分包的天鹅堡临时党支部人数就从7人增加到102人,先后为小区配送蔬菜包和生活物资2000余份。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苑小区18名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成立学苑临时党支部,组建起由109名党员组成的党员先锋队,成立9个工作小组,形成了群防群控的强大合力。 市文广旅局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组织15名执法人员,值班值守在4个高风险小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 市国税局小区几位铿锵玫瑰,克服家庭困难,积极投入小区抗疫工作中,忘记了在家还没有饭吃的孩子,忘记了还需要照顾的老人,忘记了正在生病中的自己。 公安系统全警参与抗击疫情,2088名警力听令而行、快速集结,奋勇“逆行”、积极参战,坚决筑牢疫情防控“警蓝防线”。 团市委、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人防办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纷纷就地转化为志愿者,组建临时党支部,参与小区疫情防控工作。 ………… 这支队伍中还有学校教师、热心居民、自由职业者、退休干部、退役军人、在校大学生……此时此刻,大家心聚在一起,劲合在一处,人人都是志愿者,大家目标一致,让城市静下来,共同抗疫、战胜疫情。 爱心送过来 信心增起来 在战“疫”一线,下沉一线的志愿者们不仅仅是“守门员”“疏导员”,更是“快递员”“宣传员”,大家全力以赴,共克时艰。 市人大负责值守的2名志愿者,对15名独居老人逐一建立民情日记,每天嘘寒问暖;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上下楼做核酸,累得腰酸背痛、大汗淋漓却毫无怨言;他们还从自己的口粮中拿出一部分送给独居老人,确保他们的一日三餐有着落。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下沉社区的党员志愿者,每天历经5个小时,分拣“爱心蔬菜包”,与社区党员们提着蔬菜包逐户送上门,将近午夜,蔬菜包才全部发放完毕。一名80多岁的老人连连道谢:“疫情这么严峻,你们还千方百计关心我!”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值守的车站街道天河小区,一名患有癫痫病的小区居民急需用药,为不耽误该居民病情,临时党支部多方协调,当好“服务员”“跑腿员”,第一时间将治病需要的6服中药和2瓶西药送到他手中。 ………… “我是党员,把责任扛起;转化志愿者,冲上前去……把党和人民联系在一起……”我市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歌曲《就地转化做志愿者去》,道出了广大志愿者的心声。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志愿者用“微小”行动汇聚起磅礴的力量,用大爱和奉献诠释担当和责任,在防疫一线闪光发热,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构筑起坚实的红色屏障。 |
“转化志愿者,冲上前去”
本报记者 柴锦玉 通讯员 刘亚楠 赵闪闪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9-07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