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6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检验科医生:新冠病毒的“扫雷人”

本报记者 吴胜男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9-07   打印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和病毒近乎“零距离”接触,在大众看不见的实验室里,用一双双“火眼金睛”仔细筛检病毒,担当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后盾。他们就是检验科医生,离病毒最近的无名英雄。9月5日,记者来到黄河三门峡医院医学检验科,了解他们的“扫雷”工作。

  当天中午11时,记者到达黄河三门峡医院时,正好有一批当日采集的核酸样本送达。“同志们,样本送来了,大家加油!”该院医学检验科主任刘新正为大家鼓劲。

  全员核酸检测结果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有关部门作出或调整疫情防控决策的重要参考。我市疫情发生后,全市核酸检测的需求急剧增加,工作量直线上升。就黄河三门峡医院而言,2个院区的PCR实验室、2台核酸检测车中,24台核酸扩增设备、28名检验人员全部开足马力,全面提速增效,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迅速准确的数据支撑。截至目前,他们共进行了18轮次的核酸检测工作,接收检测新冠核酸样本8.4万管113万余人次,最多时每天检测1.1万管。按照20混1的采样标准,日检测人数可达20余万人次。

  为了能够按时完成检测任务,从8月20日起,该医院医学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吃住在医院,值班室、会议室成了他们的临时“宿舍”。28名核酸检验人员实行三班倒,从早上7时一直到次日凌晨5时,马不停蹄。由于连续不停地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检测设备持续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其中1台设备因温度过高、不堪重荷而出现故障报废。

  核酸检测,是一项技术要求高、风险大、烦琐细致、手工操作环节多且量大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求严谨细致、全神贯注。核酸样本送到医学检验科后,首先要对样本表面进行消杀,然后进行接收、编号、震荡混匀、提取、扩增、结果分析、信息上报、医废处理等多道程序。我市本次疫情发生以来,黄河三门峡医院每名检验人员平均检测3000余管4万余人次。

  在黄河三门峡医院南院区核酸检测实验室,记者看到,整个实验室都笼罩在紧张、忙碌的气氛里,检验人员“全副武装”,对着一排排间隔1mm的加样孔,一丝不苟地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核酸检测实验室与病毒近乎“零距离”接触,其危险性不言而喻。如果遇到阳性患者标本,稍有不慎就有被感染的风险,因此他们在操作时精神必须高度集中,每一轮检测任务结束所有人脱掉防护服后都是汗湿衣衫。由于吃住地方有限,晚上休息很多人挤在一起,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他们都在为疫情防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检测人员贡冉今年8月初刚援外回来,还没来得及与妻子和7个月大的孩子共享天伦之乐,8月22日就“住”进了医院,不分昼夜,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六七个小时。医学检验科主任刘新正的妻子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夫妻双方都驻扎在医院,家里的两个孩子只能大的照顾小的。即将上大学的18岁的儿子不但要为9岁的妹妹做饭、洗衣、照顾生活起居,同时还要照看妹妹上好网课。

  “只要疫情早日结束,一切困难都能克服,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采访中,检测人员都这样表示。

  疫情面前,检验科医生用行动与坚守诠释着初心和担当,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只有一个朴素的心愿,那就是期盼疫情消弭,恢复日常,崤函大地繁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