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建栋 通讯员李永 李文娟)9月13日,记者从陕州区安委会办公室获悉,为打通应急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防范非法盗采矿产资源行为,该区利用科技信息化手段,为全区行政村安装了应急“云喇叭”,为矿洞矿坑巡查监管安上“千里眼”,进一步提升了政府服务和监管水平。 装上“云喇叭”,“叫应”老百姓。陕州区在全区13个乡镇258个行政村安装了266个应急广播,由区、乡、村分级管理,发挥关键时刻“叫应”作用。用于应急抢险和紧急避险。应急广播实现了电脑、手机远程控制,可随时随地发布语音信息、文本消息、音频文件,及时将各项预警信息传递给老百姓,并结合应急特色搭载了一键报警功能,可快速拉响紧急警报,通知老百姓紧急转移。用于其他重要信息发布。通过日常播出和紧急播出两种方式,陆续播放疫情防控政策、天气预警、秸秆禁烧、打非治违、道路交通等内容。截至目前,已播放320条次,累计约60小时,尤其是8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蔓延,“云喇叭”多次紧急播放管控要求,充分发挥了应急大喇叭在重大自然灾害、灾难事故、公共卫生与突发事件中应急指挥、协调、信息传递、维护稳定的作用,全面提升政府风险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安上“千里眼”,智能管矿山。为汲取陕州区“3·24”非法盗采矿事件教训,有效防范非法盗采矿产资源行为,该区采用“光伏供电+无线网络监控”方式,在全区729个坑口安装监控。实现了全覆盖。全区共安装监控设备646个,实现废弃矿洞矿坑全覆盖,24小时全方位监控,信号全部接入视频监控平台,严格值守、实时调度,建立了“网上管、地上查、全方位、全天候”的视频监管网络。实现了智能化。智能监控可实现“全域监控+自动识别+自动报警+智能提醒”功能,通过646个监控点位对废弃矿洞矿坑智能系统采用红外感应技术,一旦发现人员进入非法坑口区域,立即启动现场警报并就近向监管人员发送信息提醒,后台也可随时调取监控画面进行坑口巡查监管,发现问题实时处理、及时解决。 本报讯(记者何英杰 通讯员邢博)今年以来,灵宝市抓住环境整治“牛鼻子”,通过农村垃圾整治、加强生态保护、资源有效利用等,实现村容村貌大变身、人居环境大改善,带动生态产业、乡村旅游等蓬勃兴起,让农民口袋真正鼓起来。 五亩乡庄里村巧借弘农涧河穿村而过资源优势,整治坑塘沟渠,拆除违章建筑,清运垃圾,改水改厕,实现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该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形式,投资200余万元,建设网红桥、七彩滑道乐园、冲关嘉年华、网红极限挑战区、音乐喷泉以及儿童游乐园等,成功打造了龙乡民俗文化村品牌。该村党支部书记伍永录表示,每逢节假日,全村每天接待游客六七千人,收入3万元。 阳平镇大湖村投资1500万元,建成集矿洞探险、文化科普、淘金体验、学农实践等功能于一体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以前的荒坡、老宅基地和残垣断壁,被打造成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验基地。孩子们可以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劳动快乐。”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全书红说。每逢节假日,各地的孩子们到此体验推石磨、打土坯、犁地等农耕文化,了解农业发展历史。目前,该村已接待学生5000余人,带动了饮食住宿产业的兴起,解决了近百人就业问题。 涧西区西华社区通过实施填埋、修复、改造等工程,清理垃圾杂物5000余立方米,腾空修整1万余平方米场地,先后建成垃圾分类主题公园、欢乐谷亲子园、户外休闲阳光帐篷营和摩托越野拓展娱乐赛道等。 同时,该社区以新建成的樱桃采摘体验园为主体,形成集休闲、娱乐、采摘、餐饮于一体的欢乐谷综合休闲项目,每年可采摘樱桃40万公斤,销售收入960万元,每户平均增收4万余元。 如今,灵宝市的西册、杨家、杜家、梨湾源、东寨、孔家营等村已带动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夜经济、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等,实现了环境美、产业兴、人民富。 “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修课’。我们要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让乡村美起来,群众富起来。”灵宝市委主要负责人说。 ( 编辑:唐柳楠 ) |
陕州区:“云喇叭”“千里眼”保安全灵宝市: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9-14 打印

- 上一条:市领导调研指导社区 疫情防控和小区治理工作
- 下一条:我市出台营商环境评价奖惩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