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报记者 马德英 通讯员 王勇 ![]() 朱城村花椒成熟 ![]() 万寿村烟叶丰收 ![]() 池底村葡萄采摘 ![]() 雍家院村冬凌草管理 古俊锋 摄 ![]() 鱼池村桃子熟了 王家臣 摄 ![]() 后河村香菇采摘 ![]() 万寿村80岁老人挑拣烘烤过的烟叶 ![]() 博康农业合作社丹参茶产品 ![]() 万寿村紫苏种植 黄花村的梨、池底村的葡萄、万寿村的烟叶、雍家院村的冬凌草……金秋时节,徜徉在渑池县陈村乡的田野,目之所及,皆是生机勃发、人兴业旺的田园胜景,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为农民打开了增收新渠道,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 近年来,陈村乡依靠龙头产业带动,通过大力发展“烟、牧、菜、果、药”等特色农业产业,引导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2019年7月,该乡被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批准开展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 示范引领,奏响发展最强音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陈村乡党委、乡政府围绕“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号召、动员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策略,把外出考察和专家授课结合起来,营造了“敢于先行先试、勇于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通过点上示范、片上提升、面上推进、线上开发,已成功发展花椒、辣椒、烟叶、食用菌和中药材、水果、干果等多个产业品类,设施农业面积3万余亩,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乡村振兴战略能否成功,关键就在农村基层党支部。在产业发展中,陈村乡各村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群众担心种植冬凌草效益不好,鱼池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到济源等地考察,同时与三门峡广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沟通。从2019年开始引进种植冬凌草,2020年就有了收益,2021年村集体收益达到30万元。为了延长冬凌草产业链,今年该村又新上了冬凌草制茶项目,进一步增加收入。 群众担心种植葡萄没有经验,池底村党支部书记崔青松带头试种,通过聘请专家、购买书籍、上网听课等方式带头学习,并积极向种植户传授种植经验,打消种植户的顾虑,推进园区规模不断扩大。 2018年,雍家院村作为陈村乡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之一,于当年11月率先成立了雍家院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群众土地1600亩,积极发展冬凌草、丹参、板蓝根等中药材种植产业,不但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为本村27户脱贫户8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年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 今年,陈村乡积极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推行“支部强社、合作富民”工作模式,鼓励各村党支部带头领办和创办专业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该乡明确各村党支部书记为合作社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把合作社党建工作纳入各村工作年终考评,将考评结果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评先评优的重要参照。他们根据各合作社经营规模、经营状况、党员数量等实际情况,采取广泛宣传、能人领办等多种方式,推动工作落实,使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有序推进、发展壮大。 目前,滹沱村、石板沟村、雍家院村等几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坚持党建工作与发展经济并举,实现了双赢局面。滹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现有艾草140亩、杜仲120亩、小麦500亩、高杆月季25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0万元,总资产200余万元。雍家院村党支部领办的曙光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流转土地1800余亩,种植丹参1200余亩、冬凌草500余亩、花椒100余亩,带动农户200余户。 产业集聚,规模效应势头强 9月的陈村乡,秋风送爽,丰收在望。在万寿村田野上,一望无际的烟叶长势喜人。走进万寿村烟叶种植大户李合年的烟田,成熟的烟株生长均匀、烟叶肥大饱满,在阳光的照射下,随着微风荡起层层绿波,一派丰收景象。 “今年的烟叶长势好、病害少,我今年种了500多亩烟叶,根据目前的长势,每亩收入5000元不成问题。”李合年说。 在陈村乡,像李合年这样的种烟大户还有很多。今年陈村乡种烟村有10多个,新发展标准化环保烟叶炕房20座,种烟面积3000亩,预计全年可实现烟叶产量约35万公斤。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为了推进“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陈村乡党委、乡政府坚持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做文章,引领全乡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深入实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该乡紧紧抓住特色产业“牛鼻子”,因地制宜围绕葡萄、辣椒、花椒、烟叶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谋篇布局,形成了产业稳步发展、农民稳定增收的良好局面,成功带动13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635人脱贫,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中药材种植是陈村乡的特色产业。陈村乡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中药材产业基础等条件,瞄准打造“豫西中药材发展强乡”这一目标,积极引导、培育建设中药材示范基地。 陈村乡推行“公司+基地+农户”“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脱贫户”等运营模式,发挥三门峡广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保底收购等方式,大力发展冬凌草、丹参、黄芪和柴胡等中药材的种植及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让农户更多地分享加工销售收益。截至目前,该乡冬凌草种植面积达5000亩,丹参、柴胡、黄芩等重点中药材种植面积1万余亩,对当地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规模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陈村乡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力,积极探索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市场+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企业实力、竞争力和带动能力不断提升,涌现出博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福满园家庭农场、奔牛养殖场、青峰松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依琳庄园、禾盛生态农业、小娴家庭农场、鸿富农业合作社等一大批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强势崛起,引领了陈村乡产业快速发展,使得传统产业格局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潮中逐渐被打破,农业经济向着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科学化的现代农业方向大步挺进。 科技赋能,产业提质增效益 品种单一,技术得不到推广,生产处于低级化……这些因素的存在曾经严重制约着陈村乡农业产业化发展。面对这种状况,近年来,陈村乡党委、乡政府高度重视,提出“突出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农业技术进步”的口号,多次专题研究农业科技工作,利用农业远程教育等平台,大力宣传各种实用农业科技知识和示范典型。 该乡努力加强禾盛农业、博康中药材、青峰松农业和博裕农场等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扶持各类专业协会、专业社等民间组织,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机构,着力实施农业科技标准化示范工程、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动了该乡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黄花村的禾盛生态农业园在“科技”这根指挥棒下,循环经济的理念、集群效应和资源共享等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该园区与河南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签订了常年技术指导合同,他们种植的由专家推荐引进的新品种玉露桃和金秋黄梨,由于一开始就走有机农业这条路子,所以在市场上有了较强的竞争力,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池底村的青峰松葡萄庄园种植葡萄100余亩,他们在省农科院专家的直接指导下,全面应用标准化无公害绿色栽培技术,采用规范化栽培架式,并严格按照科学方法管理葡萄生长期间的整枝、疏果、套袋、施肥、喷药、修剪等程序。葡萄成熟后,迅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每千克葡萄最高卖到30多元。 在烟叶产业发展中,陈村乡在河南农大烟草学院和县烟草公司的指导下,推广了集约化育苗、井窖式移栽、豆浆灌根等新技术,有效提高了烟叶的产量、品质和效益。 崛起一个产业,惠泽一方百姓。产业强力支撑,乡村振兴有了十足底气。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村道,一个个美如画卷的乡村,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陈村乡这片沃土上徐徐展开。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王勇摄 |
“点绿成金”拓宽百姓致富路
——渑池县陈村乡实施“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纪实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9-23 打印

- 上一条:幸福稳稳绘一幅北纬35度乡村振兴新图景
- 下一条:步履铿锵文明路 逐梦奋进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