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5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深山里的“夫妻哨所”——记第三届三门峡市文明家庭杜艳丽家庭

来源: 发布日期:2022-10-11   打印

  作者:本报记者 吴若雨

  “走遍千山万水,看过潮起潮落,历经风吹雨打,尝尽酸甜苦辣”,用在这对夫妻身上实不为过。7年前,杜艳丽毅然辞去高薪工作,随丈夫苏贝走进大山腹地某部通信值班阵地,成为她最难忘也是最甜蜜的记忆。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苏贝、杜艳丽两人勤奋工作,热心公益,即使相隔千里他们无怨无悔——因为“有爱的地方就是家”。

  为大爱走进深山

  杜艳丽和苏贝是高中同学,毕业后相恋8年,2015年“十一”国庆节前夕,他们终于结婚了。那时的苏贝已是火箭军某阵地的一位上士,杜艳丽是一家知名企业年薪20万元的销售经理,所有亲朋好友都深深地祝福他们:终于结束了爱情长跑。

  然而,接受挑战的时刻很快就来了!

  结婚不到3个月,苏贝告诉杜艳丽,连队需要安排一对夫妻,常年值守在地处大山腹地的某通信值班阵地。报效祖国,他已主动请缨报了名。

  杜艳丽一时怔住了,要放弃体面的工作吗?要离开繁华都市走进深山老林吗?就在她进退两难时,当了18年村干部的老父亲点醒了她:“你也是党员,国家的事就是大事!”杜艳丽觉醒了过来,她明白,在军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社会、家庭、个人,永远是密不可分,嫁给了军人,就意味着无条件的奉献和付出。2015年12月,杜艳丽辞掉了工作,收拾好行囊走进了大山。那一年,她26岁。

  坚守“夫妻哨所”

  “夫妻哨所”地处深山,距离哨所最近的村庄也有4公里。各种毒蛇、飞虫,肆意蹿跳的老鼠、横冲直撞的野猪……从繁华城市到深山老林,从城市“丽人”到“村姑”,生活翻了个个儿。在这样的条件下,苏贝每天进进出出,检查坑道装备、测试线路,杜艳丽学会了在山上骑电动车,学做菜甚至还搞起了农副业,养起了鸡鸭鹅。

  常年与大山为伍、阵地为伴,生活简单又乏味。夫妻俩一呆就是近4年,没有回家过过一个团圆年。每次临近过年,他们都乐观主动地把回家过年的机会让给其他战友,他们认为,值守阵地虽苦,只要夫妻两人在一起,一切都变得没那么难熬,用自己的坚守,换得他人的安宁,值得。

  想家的时候,杜艳丽就通过手机视频和父母唠家常,经常拣有趣的事儿逗老人开心。老人笑了,挂了电话的她却哭得像个泪人儿。

  苦中的“小甜蜜”

  时间久了,连队每每想给二人调换岗位时,苏贝都坚定地回答,只要组织需要,他们愿一直坚守阵地。这时的杜艳丽也为丈夫感到骄傲和自豪。空闲时,杜艳丽就取出电子钢琴,为丈夫弹一首自己最喜欢的钢琴曲《梦中的婚礼》,用音乐消乏解闷……在大山里近1400个日日夜夜,虽苦、虽难,但杜艳丽一直觉得那是一段弥为珍贵、快速成长的日子。

  2019年10月,杜艳丽怀孕了,由于怀孕时年纪比较大,她不得不告别大山,离开了丈夫,回到丈夫的家乡——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禹王路街道北朝村,代替丈夫陪伴着公公婆婆。

  村“两委”换届,杜艳丽被推选进了新班子,成为北朝村最年轻的党支部委员。新的岗位,新的征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杜艳丽始终铭记初心和使命,向老党员学习,与班子成员拧成一股绳,为助推乡村振兴尽绵薄之力。同时,也时常把家乡的进步和变化告诉丈夫,让他在部队安心工作、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