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林道)记者近日从全市乡村建设暨乡村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各县(市、区)、相关部门按照《三门峡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乡村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通班车,2016年至今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1848公里,全市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开展农村供水“四化”工程,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动态“清零”机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全市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465个,实现乡镇以上和农村热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建成县级电商产业园4个、乡镇级电商服务站33个、村级电商服务点986个。 乡村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近两年新增农村中小学校舍面积1.99万平方米,新建教师周转宿舍565套,招聘农村特岗计划教师101人,培训乡村教师8934人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9%。全市行政村和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建成覆盖市、县的公共数字文化云平台,实现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互联互通。全市8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有19个,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比例达到99%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08万人,参保率99.78%。 农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今年2.5万户户厕改造任务已全面完成;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全市乡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监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市70%的村实现了村口“五有”,建成小型花园、菜园、果园、游园等12916个;整治私搭乱建7823处,整治“空心院”2635个、残垣断壁2278处,栽植绿化苗木46.9万棵,95%的行政村覆盖公共照明设施,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引领作用突显。沿黄87.5%的行政村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格局,特色农业收益占农业经营性收入的85.8%以上,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168.17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 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新创评省、市、县三级基层党建示范村16个。全市所有行政村都建立有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民主理财、财务审计、村务管理等制度。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实践所81个、实践站1320个,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74.2%,“三零”平安村(社区)创建动态达标率88.4%。 |
我市扎实推动乡村建设行动见实效
来源: 发布日期:2022-11-17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