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晨涛 当踏上圣地寻迹之旅,人们就邂逅了灿烂绽放的华夏文明之花……古老的仰韶文化穿越时空,与人们在黄河之畔、崤函大地展开对话,共同讲述一个亘古通今的文化故事,让中华文明的光芒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刻,11月27日,首届仰韶论坛在我市举行。本届论坛以“深化仰韶文化研究 探索中华文明起源”为主题,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交流仰韶文化考古新发现、新进展,持续推动仰韶文化研究向纵深拓展,大力弘扬中华文明灿烂成就。 这是一场寻迹仰韶的学术盛会,这是一场弘扬文化的思想之约。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仰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仰韶文化是探源中华文明和弘扬中华文明的应有之义。 灿烂的仰韶文化如何更好地阐释、传承和弘扬?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界泰斗、专家学者、嘉宾代表聚集仰韶文化发祥地、文物考古资源富集地——三门峡,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共赴一场思想之约和学术盛会,专家学者们碰撞思想、激荡智慧,共同为“深化仰韶文化研究 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描绘新的图景,为新时代“讲好仰韶文化故事”书写新的篇章,让华夏文明之花在崤函大地灿烂绽放。 “希望大家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以仰韶文化为纽带,广泛交流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精心展示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共同讲好仰韶故事、黄河故事、中华文明故事,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智慧和力量。”在论坛开幕式上,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战营发表寄语。 仰韶文化研究的学术力量在这里凝聚,仰韶文化研究的多样性在这里彰显。 当天论坛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李世伟、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益民等21名考古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仰韶村遗址第四次发掘考古新认识、仰韶时代晚期的中外物种交流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论述,重点交流探讨了仰韶文化核心区、影响区、辐射区的考古发现及成果。众多参会学者纷纷表示,本届论坛的主题富有新意且切中肯綮,对留住历史根脉有着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升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花开中国、圣地仰韶,绽放华夏文明的灿烂光芒;寻根溯源、揭示文脉,打造最早中国的文化长廊;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拓宽寻根文明的靓丽线路。 “一年来,我市持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贺信重要精神落地落实落细,以仰韶文化为标志的文化优势进一步凸显。”市委书记刘南昌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庙底沟博物馆等一批现代化展馆全面建成,“花开中国”基本陈列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和“新时代博物馆百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以仰韶村遗址为龙头、整合3个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我市全力打造“早期中国文明长廊”;谋划实施“一馆、一居、一区、一中心、一村、一园、一节”等“七个一”工程,三门峡已成为黄河流域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 作为仰韶论坛的永久主办地,三门峡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扮靓“早期中国文明长廊”,进一步彰显黄河文化之“魂”、探究华夏文明之“源”;加大保护弘扬力度,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推动文化资源活起来、火起来;深化开放合作,确保仰韶文化走出去、叫得响,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强劲的三门峡力量。 |
寻迹仰韶 邂逅华夏灿烂之花——首届仰韶论坛综述
来源: 发布日期:2022-11-29 打印

- 上一条:让“滞销菜”变成“暖心直销菜”
- 下一条:换道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