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刘宗武:创作笔耕不辍 余生传递书香

本报记者 吴若雨 实习生 郑孜昕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4-21   打印

  他热爱生活,虽已雪鬓霜鬟,仍坚持阅读,充实着老年生活,从没有系统地读过“四大名著”到如今的笔耕不辍,他就是我市忘年读书会“讲读标兵”刘宗武。

  刘宗武今年77岁,退休前在我市经济部门工作,也是一位高级工程师。5年前,热爱文学的他加入三门峡市忘年读书会,开启了他书香四溢的晚年生活。他写成50万字的自传体回忆录,其中《余晖》获河南省委老干部局征文一等奖,完成了《雕虫集》《诗话水浒》两本书创作。在认真系统学习党史的基础上,创作了《中共党史开天辟地救中国篇——党史故事500讲》《开天辟地救中国——红色精神谱系十一讲》,其中《党史故事500讲》已由湖滨区社区学院录制在线上发布。不仅如此,他坚持在我市中小学宣讲党史故事,将课件合集成《强国有我》一书。

  难以想象,5年前连“四大名著”都没有系统读过的刘宗武何以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小时候条件艰苦,仅生活和学习就很难了,博览群书的心愿一直没能实现。为工作忙碌了大半生,对‘四大名著’的认识都不深,感觉十分惭愧。”刘宗武说,加入读书会后,他不仅有了读书的平台,也有了继续实现梦想的舞台。当第一次郑重地翻开书本,第一次大胆上台分享,第一次落笔写书,第一次进校园宣讲……一次次的第一次,聚沙成塔,为他如今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诗话水浒》就是由刘宗武在读书会登台分享的讲稿丰富充实而成的,为了写好书中好汉的人物小传,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即使是石勇、陶宗旺等不太出名的人物,何时出场,如何陨落,他都一一记录,让每一句话都讲究押韵,朗朗上口,他希望通过这样的“顺口溜”体裁,能吸引更多的小朋友阅读。

  如今的刘宗武有了更多的身份:市政协文史资料撰稿员、三门峡市社科联社科专家、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党史教育宣讲专家、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讲师、市妇联家庭教育志愿者讲师、三门峡市作协会员、三门峡市虢国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三门峡市智慧人生大讲堂顾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灵魂与智慧的结晶,三门峡市忘年读书会以‘国学’为主题,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而做好其传承和教育。”刘宗武说,他将用余生来传递书香,为后辈们铺就成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