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一节一会”综述之二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6-07   打印

  作者:本报记者 侯鹏云

  签约项目78个,总投资达927.57亿元!

  在第二十八届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暨第九届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一节一会”)上,我市取得了骄人成绩,续写了以节会聚势、以节会引商、以节会促产、以节会兴城的多元化发展愿景。

  实打实的项目落地,提升发展新动能。

  得枢纽者得天下。

  枢纽经济是以枢纽为引擎,通过增强枢纽的集聚辐射作用来优化经济要素时空配置、重塑区域产业分工体系,从而推动区域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三门峡,西接关中,北邻三晋,东守中原,是连接豫晋陕三省、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交通枢纽之城。聚焦枢纽经济,加速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天时、地利优势。

  市委、市政府高位规划、前瞻布局,在“一节一会”期间重磅举办“据崤函之利,开时代新篇——2023三门峡市对外经济合作项目发布暨签约仪式”,海内外各领域商界大咖齐聚一堂谋发展,真金白银做投资,仅当天仪式现场,就签约了32个项目,总投资达541.1亿元。

  其中,渑池县年封测36亿件半导体产业园、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与河南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研究院战略合作、三门峡十大铁路专线投资合作、灵宝市1200MW抽水蓄能电站、义马市瑞辉年产45万吨新型耐火材料、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战略合作、示范区煤炭智能储配示范基地、河洛(卢氏)康养旅游度假区等一大批好项目、强项目集中签约。加之活动前期我市广泛开展的交流对接,今年“一节一会”期间,全市共签约78个项目,总投资达927.57亿元,为全市未来产业发展蓄积了磅礴的新动能。

  面对面的对话交流,支招发展新方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为了切实把签约的项目做成、做大、做出彩,我市利用 “一节一会”平台,精心举办黄河金三角枢纽经济(三门峡)发展论坛,诚邀国内物流行业知名企业和国内外500强企业、央企、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客商代表等,共同为产业发展把脉定向、寻路注标,以实际行动集众力、聚众势、汇众智。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服务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李恒以《发挥物流拉动作用 助推枢纽经济发展》为题,对全市枢纽经济发展提出“突出比较优势、抓好顶层设计、完善通道建设、增强产业支撑、强化集聚带动”等建议;浩吉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忠扬围绕“以高质量建设浩吉铁路经济带 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浩吉铁路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和发展建议进行讲解;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冠南以《培育融合发展新优势 打造枢纽经济先行区》为题,对企地携手打造中原枢纽经济先行区提出展望和建议;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院长黄双林围绕“加快铁路枢纽建设 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为高铁三门峡南站枢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思路……

  思想在交流,观点在碰撞,发展在升腾。以“枢纽—产业—城市”为主题的规划“工笔画”正在悄然变成未来发展的“实景图”。

  心贴心的认可赞美,塑造发展新势头。

  “三门峡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优渥的环境,区域产业特色明显。”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傅成骏说,“热切希望能进一步加深合作,力争五年内逐步实现以中车重装为装备制造的产业龙头,打造区域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链。”他表示,一定用五星级的产品和服务回馈三门峡市,为三门峡市经济社会发展付出更大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建阳评价:“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三门峡新一届领导班子在产业经济发展方面的思路之清晰、规划之详尽和担当、务实、高效、亲和的作风,也充分领略到了三门峡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对企业未来在三门峡的持续深耕充满了无限期待。”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难得的发展机遇,吸引八方宾朋纷至沓来。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姚汉文表示:“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枢纽经济正在成为全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和增长极。三门峡既有现代工业城市的传统底蕴,又有黄河与城市相伴相生的良好生态,更有数千年崤函古韵的历史传承。因此,抢抓国家政策为三门峡带来的历史机遇,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打造枢纽经济硬核,赋能创新发展,一定会在实现自身更新同时,推动现代化的‘天鹅之城’快速‘蝶变’、实现伟大飞跃。”

  发自内心的认可和紧随其后的追寻带来枝繁叶茂的节会成果。此次“一节一会”期间,全市经贸、产能、能源、交通等传统产业呈现潜力迸发之势,旅游、农业、绿色低碳、数字创新等新模式、新业态如火如荼地成长、壮大。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从“一节一会”出发,三门峡将全面携手各位战略合作签约伙伴,在推动产业强市、生态强市、文化强市、开放强市、科教强市,壮大工业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开放经济、城市经济、县域经济,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不懈奋斗、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