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1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愿三门峡仰韶文化发展更出彩”

——访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专家王苹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6-13   打印
  近日,一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王苹主讲,题为《让仰韶文化活起来——基于仰韶文化彩陶纹饰的服装设计及相关文创产品设计的思路与实践》的专题讲座在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举办,王苹的讲解生动精彩,赢得在场听众阵阵掌声,讲座结束后,本报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王苹是山东青岛人,1972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设计系。2008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从事考古绘图、美术考古及少数民族服饰研究。今年3月9日,她受单位委托,到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进行仰韶彩陶纹饰的拍摄、绘制和复原工作,其间受邀义务为第二十八届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第九届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开幕式文艺演出设计服装及相关文创产品。接到任务后,王苹和制作团队不辞辛苦,加班加点,经过数次打版、选料,最终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仰韶文化时装盛宴。5月19日晚,《圣地仰韶·花开中国》时装秀惊艳全场,模特身穿用仰韶彩陶纹饰设计出的亮丽时装穿梭在舞台和观众席,远古艺术穿越历史时空,添彩霓裳羽衣,绘制了独具魅力的仰韶画卷。“这是一次尝试,对我来说也是命题‘论文’,演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很开心,观众的接受能力超出了我的想象,今后我还要继续当老百姓和考古研究者之间的桥梁,让博物馆里的文物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王苹说,“在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方面,希望我的设计能抛砖引玉,引导今后更多更好的仰韶彩陶文创产品被设计出来。”
  王苹长期研究陶器纹饰与服饰文化,并且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代表了史前第一次艺术浪潮,仰韶彩陶上抽象的纹饰与先民的思维意识有关,这种高度提炼的审美艺术,既体现了新石器时代先民对自然的了解、美的追求,也充分证明了当时人们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精致的生活方式。
  “3个多月来,我对仰韶彩陶纹饰进行研究、活化、普及,并且把关于彩陶文创的设计无偿奉献给三门峡,希望大家能更深入了解仰韶文化、宣传仰韶文化。”王苹说,“三门峡在促进仰韶文化的创新发展上走在了全国前列,用实际行动让仰韶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此次演出就是一次成功的实践过程,让我们努力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祝愿未来三门峡仰韶文化发展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