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报记者 纪雨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长久之举。 近日,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召开。其中,对围绕聚焦重点,加快产业发展,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向高端延伸提出新要求,绘出新蓝图,着力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稳步推进,为现代化三门峡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我市提出要以工业理念抓农业,持续用好“八力”,即在规模化上用力、体系化上借力、特色化上努力、科技化上加力、龙头化上有力、品牌化上给力、数字化上助力、融合化上发力。 特色农业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三门峡素有“五山四陵一分川”之称,地处北纬35度,苹果、中药材、食用菌等农产品享誉国际。优越的自然条件,多年的发展,特色农业已成就多项“名片”:全国第一连翘产地、河南第一苹果产地、河南第一丹参产地、河南第二大食用菌产地……基本形成以果品产业为龙头,以食用菌、中药材、蔬菜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据统计,我市现有绿色食品103个,名特优新农产品19个,地理标志产品20个,特色农业成为我市乡村振兴的优势和希望所在。 突出特色特质,让特色更特,优势更优,首先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念好“土”字经、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打造高端化、现代化、融合化的农业优势产业体系。 加快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围绕16个乡镇、90个行政村,以大安、城村、后地、东寨等村为示范,打造独具特色的沿黄村庄品牌形象。 立足乡土资源、突出地域特色,做大做强做优“药、酒、烟、果、菌、菜”等特色支柱产业,打造以卢氏官道口、灵宝寺河山、陕州二仙坡为主的百里黄金苹果产业带,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和林下经济、庭院经济。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融合,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不断提升产业价值链水平。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振兴提速 农业龙头企业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关键。我市突出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持续发力。 精准培育,支持二仙坡果业、灵宝高山果品、仰韶酒业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扩量提质,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支持昌盛食用菌、优粮生物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增能提级,尽快晋升“国字号”,重点抓好林海兴华农业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 紧盯重点项目,抓紧实施好2万亩黄河流域绿色农田建设、伏牛山香菇产业集群、灵宝苹果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国家级项目。各县(市、区)抓紧抓实本地3至5家龙头企业,通过产业融合、新业态融入、产学研融通,引入新要素、开发新市场,加快打造一批“设施水平高、研发能力强、市场营销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 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展新颜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是特色农业进入高端市场、培育新消费环境的必然要求,补断点、延链条、提品质、建集群,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融合,增强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整体效益。 我市突出业态培育,从抓品质提标、加工提质、融合提升三个方面推动特色农业发展。 抓品质提标。苹果、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农产品,以改良品种、提高品质、擦亮品牌为方向,加强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追溯化品控、全流程监管,进一步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推动更多产品进入高端消费市场。 抓加工提质,紧扣“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聚焦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发展休闲食品、白酒饮料、道地中药材、食用菌和水果精深加工等产业,推动更多“食”字号、“原”字号向“健”字号、“药”字号转变; 抓融合提升,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仓储物流、冷链运输、电商交易、品牌包装、市场推介等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三产融合”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耦合”,让农业在“接二连三”中占据价值链高端。 要素赋能按下发展“快进键” 突出要素赋能,聚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短板弱项,精准施策、锻长补短,以一流产业生态支撑和保障一流产业集群。 强化科技支撑,以“知名院士加持、大院大所加盟、科创团队加力”为重点,完善重点产业链科技支撑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深度融合,加强育种、高山育苗、生物化肥等领域科研攻关,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 强化改革支撑,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三块地改革”,土地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等“三权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建强用好县级经营管理平台,盘活、激活农村资源资产。巩固拓展金融扶贫经验,用好“农商行”改革成果,持续完善涉农信贷信用体系,提升农户贷款便利性。 强化政策支撑,全面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推动各项惠农政策快承接、快落实、快见效。强化“政银担保投”多元联动,完善“保险+期货”模式,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实现由“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 强化品牌支撑,引入专业化管理、运营、销售团队,聚焦“寺河山”“二仙坡”等地理标签、“高山”“有机”“富硒”等特色标签,统筹培育知名商标、举办重大农产品节会、创建特色农产品基地,打造一批国内叫得响、口碑好、有特色的名优特品牌。 |
以工业理念抓农业 持续用好“八力”
——我市着力推进乡村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7-18 打印

- 上一条:我市持续推进民生实事工作
- 下一条:灵宝市函谷关景区:夜经济“三部曲”释放文旅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