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1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整合村务设岗位 财政资金质效高 农村环境长效管

我市探索新时代乡村治理新机制初见成效

本报记者 纪雨童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7-20   打印

  “以前干益贫岗,每月不定期打扫,补贴四五百元。现在成了村务员,责权明确,有分工、有监督、有考核、有奖罚,村容更美了,补贴更多了,我们干劲更足了。”7月17日一大早,渑池县坡头乡韩家坑村,村务员郭建林穿上统一“制服”便开始清扫村路。

  今年,我市积极探索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整合资金、整合“多员”,建立村务员制度,全市有1.4642万名和郭建林一样的村务员经过培训上岗,共同下好乡村治理“一盘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设立村务员制度是我市从源头补齐“三农”领域公益设施管护、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等乡村治理低效“短板”,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新举措。比如,过去设置益贫岗作用发挥不充分,村卫生没人管难保持、公厕游园设施管护不到位等问题始终难于解决。

  整合优化村级各种岗位,制度设计是关键。今年3月份,我市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乡村公益岗管理的指导意见》,坚持“核定总量、整合职能、统筹资金、改善待遇”,将全市乡村保洁员、护林员、巡河员、人居环境维护员、益贫岗人员、乡村道路养护员、防火员、绿化员、秸秆禁烧巡查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集中整合为村务员“一肩挑”。

  整合村务设岗位并明确责权是村务员制度的一大亮点。此次设置岗位,是按照各村总人口的4‰~5‰、辖区各类公路每5公里增加1人、镇区所在地村增加20人的统一标准,核定设立村务员岗位数量,经核定全市应设岗1.1211万个;乡村根据实际情况核定每个岗位工作内容、任务量、工作标准及补贴标准;公开招聘村务员激活力,由乡村牵头,在本村三类户、边缘户为主的低收入难就业的弱劳动力中,公开统一招聘,全劳力1人1岗,弱劳力2人1岗,结果统一公示,让群众充分参与;乡、村两级,就岗位内机械操作、工作标准、安全等问题,统一开展岗前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开展村务员培训237场次,培训村务员1.4642万名,村务员综合技能提高了,在新岗位干得更出彩了。

  加强财政资金“护航”,确保渠道不变、投入不乱、集中使用、各记其功。我市统筹不超过20%的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农村公益岗资金1.8亿元,切块拨至乡(镇、街道),统一组织村务员招聘,确定补助标准等,提高财政资金使用质效,村务员工作积极性明显提升,作用更加凸显。

  用好考核“指挥棒”,“小岗位”发挥大能量。以村为单位建立村务员管理台账,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和群众监督;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工作推进机制,开发“三门峡市村务员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基本信息录入、在岗定位、调度管理监督3个模块,实现村务员在线管理、实时调度,确保村务有人管、事事有人干,件件能干好,确保村务员队伍发挥有效作用、健康运行。截至目前,全市村务员共清理小广告2.1249万处、清理村内巷道6690公里,修剪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8640个(次),和美乡村处处展新颜。

  从“多员”变“一员”,从“一人一岗”变“一人一岗多责”,从村内保洁、垃圾清运、游园绿化、树木修剪、设备维护,到河流内部、道路两侧垃圾捡拾等,责任逐一压实,“一肩挑”村务员作用充分发挥,工作效能显著提升,较好地实现了“村务有人管理、低收入群众和就业困难户实现增收、财政资金高效使用”的三重目标。

  “现在我们社区大事小情有人管,困难户就业生活有保障,村里更美住着更舒心了,村务员都成了咱乡村治理的‘全能管家’了。”村里有了村务员,义马市东区街道苗元社区的村民感受更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