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何英杰 通讯员陈琳 邢博)今年以来,灵宝市着力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在去年创建6个“五星”支部的基础上,新确定7个村、2个社区同争共创,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五星”村,并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争星创星的浓厚氛围。 “争星”有想法,“创星”有能力。该市组织部门对2100名村主要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外出学习“充电”3次,“五星”专班、乡镇层面自主开展学习观摩20余次,让党员干部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创业有方向。 为解决项目资金落地难、集体经济薄弱问题,该市组织14家涉农部门就行业政策进行宣讲和推介,推动涉农项目资金向“五星”村集中倾斜,策划对接项目52个,争取各类资金8445.4万元;同步总结推广土地流转型、生产经营型、乡村旅游型、置业型、劳务服务型、村企联合型6种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257个村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80个村集体经济收益在20万元以上。 群众的笑脸就是对党员干部的最大肯定。在焦村镇姚家城村的主巷道,有一面“笑脸墙”,一张张笑脸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对党员干部的监督。这是姚家城村党员干部的治村准则,也是该村连续12年零上访、连续5年被评为“六无”村、成为远近闻名幸福村的“密钥”。 该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群众满意作为“五星”支部创建成效的“试金石”。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堵点,建立城市六级网格、农村四级网格治理体系,打通联系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米”,将常住居民信息全部具体到网格和门牌号,设立网格员,收集民意、排解民忧、化解纠纷。目前,该市建立六级网格5468个,在农村建立乡、村、组、巷四级网格8510个。小区成立由业主、物业、商户、主管单位多方党员组成的共建联建党支部,打造红色物业示范小区7个。创新开展社区“亲邻日”活动,组织“两新”企业、机关单位积极参与社区“五星”支部共建帮创,城关镇长乐社区和涧西区西华社区被评为“河南省级充分就业社区”。 本报讯(记者王超 通讯员杜鹏宇)近年来,渑池县以提高经营主体规范化水平和服务带动能力为重点,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这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 据统计,该县现有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30家、家庭农场190家,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机械、农产品销售、农资饲料供应和农副产品运输、加工、销售等行业。今年以来,该县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为契机,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推动,新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20家。在示范创建方面,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数量达到70家,包括国家级6家、省级6家、市级24家、县级34家;示范家庭农场数量56家,其中省级8家、市级18家、县级30家。 该县结合“双椒一药”(花椒、辣椒和中药材)产业布局和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全力以赴推动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印发《渑池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制定激励政策,在抓好经营能力提升、示范主体创建、品牌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进行财政奖励,进一步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积极性,推动经营主体发展。 组织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重点筛选一批在“双椒一药”、粮食生产、农产品销售,以及养殖业、农业机械、农副产品运输加工销售等具有规模及发展优势的100家合作社整体开展质量提升工作,通过配备机器设备、办公设施、管理制度等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生产经营结构,全面提高县域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合作社辅导员队伍,明确全县12个乡镇配备12名合作社辅导员,对合作社的成立、管理、运营进行指导、跟踪服务,取得了良好成效。 结合全省信贷直通车“乡村行”活动,该县联合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下乡入村、入社开展政策宣讲,为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撑。今年以来,已组织专题宣讲会议3次,张贴、发放宣传彩页800余份,为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支持4000余万元。 |
灵宝市:以点带面激发农村基层党建活力 渑池县:提质增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9-07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