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4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鱼池村的产业发展路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0-10   打印
 
 
  鱼池村的产业发展路
本报记者 王超
 
 
    在渑池县城西北方向,有一个名叫鱼池的村子。
 
    鱼池村隶属陈村乡,现有699户2220人,3539亩土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还种有853亩花椒、460亩中药材。10年前,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两三万元,如今的集体经济收入已有十三四万元。小小的鱼池村,发展势头正好。
 
    鱼池村东侧有8座蔬菜大棚。走进大棚,满目青绿映入眼帘,一人高的植株上挂满长长的菜椒。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波介绍,每座大棚占地半亩,交替种植菜椒和蒜苗。当下,每棚每天产出菜椒300斤,6座种植菜椒的大棚每天共收入近4000元。
 
    2019年,该村在河南农业大学的指导帮助下,集体建设8座双层温室蔬菜大棚;2020年10月,引入鸿福蔬菜专业合作社。双方合作后,该村与合作社按4∶6的比例占股。去年,8座大棚共卖出蔬菜6.2万斤,收入7.9万元,村集体分红2.56万元。
 
    除此之外,该村还成立了轩晨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鱼池农业合作社。
 
    鱼池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与村民签订租赁协议租赁土地,由村委投资购置大型农具等,并与三门峡广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签订中药材合同,种植中药材。
 
    轩晨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租赁土地260亩,主要种植冬凌草。去年,该合作社获利20余万元,村集体分红4万余元。
 
    鱼池农业合作社的成立是为了解决秸秆焚烧问题。该村购买秸秆打捆机和玉米收割机,将秸秆集中打捆卖给养殖场。去年,收集麦秸秆4000余捆(每捆3.5元),收入1.4万元;收集玉米秸秆30吨,获利8000余元。
 
    近年,针对鱼池村产业结构单一、群众收入少、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该村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走出一条强村富民之路。该村多次组织村民到运城、济源、宁陵、郑州等地,考察冬凌草种植和大棚蔬菜种植,学习先进经验。同时,作为河南农业大学的校友,张波积极发挥农大校友平台联动效应,与河南农大扶沟蔬菜研究院取得联系,并保持长期良好合作关系,使鱼池村在发展大棚种植、选苗种苗等方面有了明显优势。
 
    今年以来,该村积极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却因地理条件限制,无合适场地建设厂房。于是,他们便与同乡的石板沟村取得联系,租赁其养牛场,将产业扩张到其他村落。经过前期生产、生活设施改造提升,目前养牛场内已入栏肉牛38头。
 
    村干部表示,该村将继续办好合作社,巩固提升大棚蔬菜、中药材种植及肉牛养殖等产业,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