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2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逐“新”而行 以“智”取胜

科教强市成果丰硕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6-24 作者:本报记者 张静怡  打印

  夏日崤函,生机勃勃,“新”意盎然。

  6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拼出未来·干出精彩”主题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用一组组亮眼数据、一项项突破展现三门峡科教强市建设的丰硕成果。

  2023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占比4.8%,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83.24%;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89家,培育完成率居全省第一;引进各类人才10709名,独立设置本科院校迈出关键步伐……

  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动能澎湃,后劲更足。

  2024年一季度,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占比6.9%,“科技贷”业务金额突破4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72家,各类创新平台增至766个。

  成绩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三门峡坚定不移建设科教强市写下有力注脚。

  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引领创新、教育造就人才。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三门峡,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有力支撑。

  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面汇聚起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强大合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加高质量成果供给。三门峡“智慧岛”正式成立,三门峡天鹅湾科创走廊建设有序推进,创新型企业集群加速培育,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6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6家,科技“瞪羚”企业9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家。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83.24%,其中“四有”覆盖率达到76.98%。

  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对接。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总部、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实践基地、河南省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相继落地三门峡,抢抓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重大机遇,为破解“卡脖子”难题提供平台支撑。建成省级中试基地4家,承接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中试及产业化项目8个,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创新平台总数达到766个,创新支撑力进一步增强。

  推进科技服务综合体建设,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以精准服务企业为依托,主动融入全省、全市工作大局,打造科技服务综合体2.0版本,科技服务企业成效日益显著。截至今年6月15日,共征集各级创新要素需求1190余项,走访企业100余家,培训宣讲政策近千人次,有效帮助企业解决战略、项目、平台、人才等各类需求。连续举办五届三门峡市创新创业大赛,其中,2023年全市共247个企业和团队报名,4家企业进入国赛,1家企业荣获全国赛优秀企业奖。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人才培养提升发展“硬实力”。

  基础教育提质提标。2023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所,增加公办学位1110个,甘棠学校等5所学校顺利投用,新增加162个班、7320个公办学位。义务教育阶段共成立教育集团42个,涵盖学校183所,6所学校被认定为标准化管理示范校和特色校。创新成立“外国语小学教学联盟”“阳光小学教学联盟”“实验小学教学联盟”,最大限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增量化、普惠化和均衡化。

  职业教育创新创优。持续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陕州中专、渑池中专、湖滨中专、市卫校、市体校等5所学校通过标准化验收。开展三门峡市职业教育活动周、“最美职教”、“大国工匠进校园”、“这就是职教”等系列活动,2023年,全市共完成职业技能培训9988人次,新增技能人才4339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01人。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分立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高等教育提质增效迈入新阶段。

  持续育才引才留才,奋力建设全省重要人才中心。

  推行“订单式”育才,实现人才精准投送。2023年,全市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488人,有针对性为国投金城冶金、骏通车辆等重点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408人,与奇瑞汽车、美的电器等36家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全年培训8500余人次。

  深化“人才+项目”模式,充分发挥人才作用。2018年以来,我市先后四批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51个,实施人才项目142个,推动攻克“卡脖子”技术和生产难题357个,产生专利406个,推动建成河南高精铜箔产业技术研究院、三门峡眼科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人才平台。

  搭建线上线下引才平台,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策划推进创新创业大赛、重点行业领域招才引智以及北京、西安专项引才活动,两个项目在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开幕式现场签约,位居全省前列。

  “异地筑巢”破解招才引智难题。践行“以政策红利换地理空间”理念,探索“飞地孵化器+异地研发中心+专家工作站”模式。政府主导打造“飞地孵化器”,催生创新创业项目,目前已在北京、西安揭牌“人才飞地”6个,建成运转人才工作站4个,郑州、长沙“人才飞地”也在谋划建设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坚持走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之路,我市科教强市建设步履坚实、硕果累累,生动讲述着由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型蝶变故事。

  逐“新”而行,以“智”取胜。一幅科创平台集聚、人才活力迸发、创新成果涌现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崤函大地徐徐展开。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