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两夜,十多场双多边活动。紧凑密集的日程,风尘仆仆的步履。一场场会面,增进理解和共识。一次次交流,汇聚信心和力量。习近平主席携手各方擘画“大金砖合作”新未来,描绘共同发展新蓝图,为全球南方联合自强注入新动力。
透过习近平主席的“喀山时间”,世界见证“大金砖合作”绽放更耀眼光芒,聆听中国声音在世界舞台愈发响亮,感悟一位大党大国领袖济世为民的情怀和担当。
坐落在喀山市中心的地标建筑“家庭中心”形似一口大锅,是新人登记结婚的地方,其独特的外形契合了鞑靼人对婚姻和家庭的理念:只要在一口锅里吃饭就是一家人。
变乱交织的世界,面对此起彼伏的冲突和对抗、失序与失衡,人们对和平发展和现代化的渴望愈发强烈。“在一口锅里吃饭”,做大共同发展的蛋糕,建设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是金砖国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时代的风浪越大,我们越要勇立潮头”“世界越是动荡,我们越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淬炼金砖成色,展现金砖力量”。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呼吁各方推动“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一系列务实合作倡议,引发广泛共鸣。
会晤发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喀山宣言》,宣布设置金砖伙伴国。习近平主席表示,“这是金砖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重要进展”。
这是“独行快,众行远”的发展新前景。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说,“金砖国家应该视其他成员的发展为自己的发展”。南非总统拉马福萨说,作为具有包容性的合作机制,金砖可以改变全球南方的未来。“我们要充分挖掘经济伙伴关系的潜能,致力于实现人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而不仅仅让少数人受益”。
顶风踏浪而行,需要坚韧的意志。习近平主席与大家分享了他熟读的俄罗斯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作《怎么办?》。“书中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和奋斗激情,正是当前我们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从提出金砖精神,到首倡“金砖+”合作模式,从开启金砖合作政治安全、经贸财金、人文交流“三轮驱动”新阶段,到提出推动“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五点建议,金砖成长路上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留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深入研究金砖合作机制的喀山联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季米尔汗·阿里谢夫,把习近平主席对金砖合作的引领称为“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中国为金砖合作机制的发展倾注大量心力,”阿里谢夫说,“中国领导人能够提出适用于本国和其他国家的诸多新倡议。中国不仅着眼自身发展,更具有开放胸怀和全球视野。”
锻造发展的引擎,打造合作的样板,塑造共同的未来,世界需要这样的金砖之光。
喀山会展中心会场外,数十面各国国旗迎风招展。紧邻会展中心的喀山国际机场,一架架专机在这里降落。多位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别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从世界各地奔赴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