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域 > 正文

航空港国际化 | “空中丝路”越织越密,豫马合作持续走热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4-19   打印
4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马来西亚关于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正式发布,第二十一条明确提出,双方将开展全面的航空合作,加强民航专业技术交流,密切吉隆坡国际机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之间的航空物流合作,致力于实现中国与东盟之间无缝衔接的“空中丝绸之路”共同愿景。

高效的物流、便捷的通关,为水果、生鲜等产品进口创造了无限可能,马来西亚品鉴级凤梨、山竹、椰子等水果,也纷纷“打飞的”来到河南。马来西亚水果在国内市场行情看好,郑州至吉隆坡航线由每周3班增至每周6班,今年一季度完成货运量4304.4吨,近半数是水果。

  “空中丝路”越织越密,豫马合作持续走热。中马航空货运枢纽项目按照“一线(航空快线)、两站(两国货站)、两区(两国园区)”的规划模式加速推进,让豫马经贸往来变得“亲密无间”。据了解,2024年,我省与马来西亚的进出口总值已达163亿元。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航空经济专家郝爱民心情振奋。他认为,《联合声明》发布为豫马合作注入新动力,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产业发展,对我省外贸、物流等行业,都是一个重大利好,希望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出台激励政策“锦上添花”,希望相关企业抢抓机遇奋飞起航。

  郑州航空港区口岸管理局局长郭利超表示,将联合郑州边检站及郑州海关所属郑州机场海关、郑州新郑海关等口岸联检单位,全面实施“7×24小时”通关保障,对马来西亚水果等货物实施提前申报、两段准入等便利化通关措施,开辟进境货物“绿色通道”,根据航班计划提前调配相关资质人员,确保货物通得快、零延时。

新郑机场外景.jpg

  据了解,郑州航空港区正在加快建设“空中丝绸之路”示范区,谋划加深与马来西亚合作,将展开一系列“大动作”——与马来西亚农产品产业链条龙头企业携起手来,创新鲜活农产品数字化智能交易平台,继续搭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及郑州国际陆港两大枢纽,建设郑州机场大通关基地及中国(郑州)国际进出口冷链物流产业园基地,全力打造高端水果和生鲜农产品集散中心,加速从贸易型集散地转到贸易、深加工联动,形成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image.png

  郑州—吉隆坡“双枢纽”建设,是豫马传统友谊的自然延续。多年来,我省与马来西亚槟城州、沙捞越州、雪兰莪州保持着较为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
槟城州是河南的“资深”老友,早在 2010年就与我省签署省州关系结好意向书。15年来,两省州交流频繁,在数字科技、电子商务、青年交流根亲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河南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在槟城成立了首家全球供应中心,槟城在我省设立马来西亚河南青创合作中心。我省与沙捞越州的友好交往,始于沙捞越科技大学孔子学院的创立。以该院为依托,双方相继举办2022首届“河南-沙捞越”大河文化论坛、2023“郑州·诗巫双城印象”摄影展、“中文一马来文”翻译大赛等活动,进一步增进了双方文化互鉴,为各领域深化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雪兰莪州与我省产业优势高度契合,双方在经贸、工业、交通、物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河南中医药大学与雪兰莪州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共同设立的联合学院,是中马两国高校合作建设的第一个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于2022年顺利完成首批招生。  “豫见马来”跨境商务对接活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旅游推介会……随着一系列经贸、文化活动顺利开展,豫马合作得到持续拓展、深化。

 

  《联合声明》的发布,必将推动双方友谊更上一层楼。豫马合作前景光明,机遇无限!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