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5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域 > 正文

这次出访欧洲,河南收获了什么∣大象时政·周看点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15   打印

  本周,省委书记刘宁率河南代表团出国访问。五天时间,先后去了波兰和卢森堡。

  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国家?代表团都去了哪些地方?收获了什么?

  本期“周看点”,我们聊聊河南的这次欧洲行。

  【看点一】时间,为啥是现在?

  这次出访,有几个信息值得关注。

  第一,就是特殊的时间点。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7月下旬,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指出,国际形势越是严峻复杂,中欧就越要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深化合作。

  河南代表团此时出访,并开展经贸交流活动,是贯彻落实高层共识的实际行动,也是河南主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务实举措。

  另一方面,河南正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今年“新春第一会”上,河南明确提出了这一目标。在7月份举行的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又再次做出部署。

  这次出访,就是河南为更好地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铺路搭桥。

  【看点二】地点,为啥是波兰、卢森堡

  这次出访,河南代表团先后去了波兰和卢森堡。两个行程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一带一路”。

  为什么是这两个国家?

  先说波兰,被誉为“欧洲粮仓”,是欧洲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与河南很像。波兰是中欧班列进入欧洲的首站,90%中欧班列抵离或过境于此。

  再说卢森堡,作为“欧洲十字路口”,有着金融与货运双枢纽。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早已成了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样板项目。

  波兰、卢森堡,一个陆上节点、一个空中枢纽,正好对应河南“双循环”支点的定位。

  河南要内外联动、双向互济,必然离不开便捷的交通。

  而深化与波兰、卢森堡的合作,能充分发挥其陆上和空中的交通优势,进一步打通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的通道。

  【看点三】成果,都带回了什么

  此次河南代表团的出访,时间很紧只有5天,但行程很密,开展了多场高层会晤、经贸推介、友城交流、考察调研等活动,收获也很多。

  例如,在卢森堡,签下“双枢纽”新协议;在波兰,开行了“华沙—郑州”中欧班列新线路。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卢森堡两个尖端制造项目,签约落地郑州航空港区。作为其中之一的光伏清扫机器人研发生产总部基地项目,是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首个落地国内的制造业项目。

  当然,在我看来,河南带回来的,不只是协议和项目,还有三样东西:

  一是“位置”。河南不再是“内陆省份”,而是中欧往来的“关键支点”。双枢纽模式正在复制到全球更多节点。

  二是“信任”。卢森堡货航CEO说“我们是一家人”,波兰官员说“你们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

  三是“生态”。从物流通道,到经贸合作,再到产业落地、金融联通,河南正在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开放新生态。

  河南,正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中,那个越来越重要的“支点”。

  而这个“位置”,是河南自己拼出来的。未来,还会更靠前。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