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滨区磁钟乡赵后村的村民马军强格外高兴,门前山崖边一片野生山枣树结的枣子卖了5000多元。 马军强自己也奇怪,自己在崖边的窑洞居住了将近50年,怎么没发现财富原来就在身边? 马军强是一名残疾人,腿脚不灵便,妻子没有劳动能力,还赡养着将近八十岁的老母亲,且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一家五口人住在山崖边两口窑洞里,除了家门口的一点农田,家里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生活一直过得很贫苦,被列为赵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年初,赵后村第一书记赵和迎在一次走访马军强家时,看到崖边大片野酸枣树,眼前一亮,寻思着能不能在这片野山枣树上做些文章。恰逢全市正在推行雨露培训计划,赵和迎立刻邀请来了果树专家,在赵后村举行各种果树嫁接培训班。马军强认真参加了每一期培训,培训后又专门向专家咨询枣树嫁接的具体环节。就这样,在专家的指导下,在党员志愿者们的帮助下,马军强把门前崖边的野山枣树全部进行了嫁接。带着期望与汗水,嫁接过的野山枣树当年就挂了果,而且特别甜,拿到市场上很快就销售一空。而今,尝到甜头的马军强在秋播时,专门预留出4亩坡地,全部用来移栽嫁接野山枣树。 两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是每年让马军强最头疼的事情。今年在帮扶单位的捐助下,小女儿得到助学款顺利入学,大女儿也申请办理了秋季助学。“还有更好的事呢,我家作为易地搬迁户,在磁钟乡东方红安置社区分到125平方米的安置房,年底就可以入住,我做梦都想不到还能住上楼房。”马军强说,“如今,日子有了奔头,我的‘幸福梦’实现了!” ( 编辑:smxwang ) |
马军强的“幸福梦”
来源: 发布日期:2016-10-31 作者:本报记者 李杰 通讯员 张海燕 打印

- 上一条: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建设省际中心城市
- 下一条:入户走访 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