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寨村 斯瑞达农业种植有限公司 函关古道 陇海铁路遗址 周末小剧场 铭德高中 函谷关博物馆项目 翱翔蓝天尽览沿黄美景,千年雄关见证空中传奇。 8月7日,“南康家具杯”2024年全国滑翔伞定点联赛(河南灵宝站)在灵宝市函谷关中航飞行滑翔伞基地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顶级运动员一同竞技蓝天,飞“阅”黄河。该镇依托函谷关景区实施项目建设完成的三门峡市首个滑翔伞基地已经成为该镇一张亮丽的名片。 近年来,灵宝市函谷关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灵宝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灵宝市“冲刺全国百强县”目标任务,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以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契机,以党建引领、产业提质、项目提速、乡风文明为抓手,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奋进,用实干实绩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夯基筑垒,奋力书写函谷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党建引领 筑牢基层治理“压舱石” 本强则茂,基壮则安。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函谷关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覆盖为支撑,以群众自治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合力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固本强基,建强基层组织力量。决胜乡村振兴,该镇紧盯基层党建工作中任务、责任、问题“三个清单”,强化责任落实,有力有效推动“两委”换届、补选等党建重点工作,选优配强“领头雁”。目前,全镇20名党支部书记年龄在45岁左右,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4人,其中有4名村党支部书记还考上乡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在选优配强“头雁”的同时,储备党组织后备力量60余人,通过完善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学习能力,从源头解决人的问题。 活用“网格+N”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函谷关镇按照“全域覆盖、分类划分、动态调整”三大原则,建立“党委书记、镇长—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党支部书记—‘两委’干部—村组党员”六级网格,共791人。坚持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使党员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积极构建“网格+N”机制,开展“网格+宣传”“网格+法治”“网格+安全”“网格+服务”活动16次,致力于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共排查上报安全隐患31起,协助村委会调解纠纷36起,帮助村民解决问题40余件,开展移风易俗、防溺水、反电诈、法治常识等主题宣传3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册1万余份。 强化激励机制,激发基层治理大能量。在党员积分上,制定了《函谷关镇深化党员积分管理若干措施》,在积分认定和结果运用上细化8条措施,结合镇、村重点工作增加了支部认定积分,进一步发挥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例如沙坡村,坚持每月定期开展党员积分申报、评定、公示,年中、年底进行积分奖励,在抓班子带队伍上独树一帜,党员干部凝聚力明显增强。持续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针对问题“一村一策”,实行镇干部包联、选派帮扶等措施,挂牌督战,全力攻坚,化解棘手矛盾15起,提升改造村级活动场所4个,稠桑村、长安寨村、白家寨村、雷家沟村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大幅提升、稳定向好,实现了从“后进村”到“后劲村”的蜕变。 项目为王 全面壮大镇域经济实力 项目建设是牵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项目提速,激活乡村振兴“强引擎”。函谷关镇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一方面,牢牢把握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重大机遇,聚焦“关寨融合”、农文旅融合,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老子文化、汉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辐射带动沿黄村,推进函关古道、许家古寨、老子文化养生园、滑翔伞基地、汉王台等文旅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好乡村旅游产业“特色牌”。另一方面,紧紧围绕灵宝市委、市政府“大函谷关”理念,服务好函谷关历史文化功能区建设,协调推进函谷关5A级景区创建和油气资源开发,积极服务博物馆、中医院、职教园区、店头村棚改、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功能区布局,夯实全域旅游支撑。 产业提质,点燃高质量发展“加速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函谷关镇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把打造特色产业作为发展突破口,在具体实践中,一是突出特色农业这个关键,坚持以特色产业为“锄头”,开辟更多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土地”。函谷关镇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方式,在店头村、王垛村、稠桑村等村发展软籽石榴5000亩;在孟村村、老城村建立1.6万亩古枣林基地;在西留村、梁村村建设蔬菜大棚、食用菌大棚500余个;在梨湾源村、白寨村、雷家沟村、坡寨村等村,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500余户群众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和红梨,带动面积3000余亩;以岸底村果色天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依托,开展1000余亩的车厘子试点种植。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规模扩大、品质提高、延链补链、品牌效应上狠下功夫,延链补链强链,走精品农业的路子,带领群众致富。二是突出农旅融合这个理念,以函谷关5A级景区创建为契机,以东寨村为引领,依托和美乡村、美丽乡村创建,持续完善东寨村、岸底村、梨湾源村、孟村村和西寨村特色产业和配套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沿黄村抱团发展。从去年“五一”假期至今,东寨村集体经济收入60余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2000余元,周末和节假日期间,东寨村日均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以老子文化、黄河文化为主线,以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牵引,把函谷关景区、孟村枣林、东寨村黄河观景台等串点成线,全力打造东寨乡村游、采摘游,老子文化研学游和孟村枣香游三张名片,不断丰富全域旅游业态。 大力招商,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活水源头”。函谷关镇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意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开放引领的破题之举,全力冲刺、迎头赶上。近年来,累计引进资金28亿元,先后引进老子文化养生园、中航滑翔伞基地、铭德高中、豫西矿产品、大枣深加工等15个项目,不仅夯实了产业基础,完善了产业链条,推动了产业集聚,也增强了函谷关镇产业发展的底气和后劲。同时,该镇加快推进鑫安固废二期、滑翔伞基地、老子文化养生园二期、店头村安置房建设、自来水厂和镇区提质升级等项目,积极做好东寨村后续提升和运营,积极招商引资,努力促成太空舱露营基地项目落地开工,吸引村里年轻人和大学生回乡创业,对自家房屋进行改造提升,建设乡村民宿,发展旅游经济。另外,下半年谋划的灵宝市城乡餐厨垃圾收运转及综合处理项目、中航航空科技研学项目、泽翔航空器科普基地项目、许家古寨开发项目以及函谷夹辅、汉王台等项目,该镇积极招商,精准对接,助推谋划项目落实落地,让项目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培根铸魂 乡风文明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函谷关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明创建为载体,以机制保障为根本,着力推进移风易俗,培育乡风文明。 以党风促民风,引领新风尚。基层党员干部对乡风文明起着“标杆”作用。全镇1350名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带头践行文明新风。充分征集民意、听取意见,讨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明确红白喜事的标准,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落实落细“一约四会”制度,辖区20个行政村“一约四会”制度及成员明细全部上墙,实现村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激发群众自治内生动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开展文明实践,传递新风理念。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依托,成立镇、村两级志愿服务队21支,注册志愿者650余人,立足实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024年先后组织开展移风易俗、人居环境卫生整治、防溺水、反电诈、汛期防控、法治宣传等主题志愿活动35次。同时,组织“百姓宣讲员”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16次,开展文化课堂《道德讲堂》8期。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栏、文化墙和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大力宣传模范事迹,用身边的榜样来感染身边人,以正确导向和行为带动群众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 开展多样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我们的节日”为载体,开展“清明节文明祭扫”“端午情暖留守儿童”“黄河之恋 缘定七夕”等系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送戏惠民”活动,积极对接山西蒲剧团,到村“唱大戏”,让村民过“戏瘾”。组织“文艺轻骑兵”队伍,创作移风易俗“三句半”,用“大白话”讲“小变化”,在微信视频号、抖音上广泛转发推广。自编自演的移风易俗主题微短剧《彩礼不要了》,浏览量破5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中破陋习、立新风。 “党建引领担使命,精准发力谋发展。下一步,函谷关镇将继续树牢‘大函谷关’理念,凝心聚力高效服务函谷关历史文化功能区建设,推动函谷关5A级景区创建和油气资源开发。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孟村、东寨村、西寨村等沿黄村抱团发展,坚持‘镇寨关’融合,农文旅融合,持续叫响‘函谷论道’品牌,全力打造东寨乡村游、采摘游,老子文化研学游和孟村枣香游三张名片,做大做强灵宝大枣、软籽石榴、红梨等特色产业,不断丰富全域旅游业态,积极为灵宝市‘冲刺全国百强县’贡献力量。”函谷关镇党委书记任永涛说。 |
党建引领产业提质项目提速乡风文明——灵宝市函谷关镇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文/图 本报记者 何英杰 通讯员 张菩菩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9-18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