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活力金秋 跃动崤函”系列报道之六

挥拍逐梦“燃”激情

本报记者 葛洋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13   打印

  激烈比拼 资料图

  清晨9时,三门峡文博城体育馆三楼,明亮的LED灯光下,标准塑胶球场泛着柔和光泽。24岁的谢文杰跃起扣杀,羽毛球划出一道凌厉弧线,落地带起轻微摩擦声。作为三门峡伯明顿羽毛球培训俱乐部的创始人,他以这片球场为圆心,聚拢500余名5至18岁的青少年学员,让金秋崤函因羽球少年跃动的身影而鲜活。

  “两年前第一次来,整个三楼的青少年训练场利用率很低。”谢文杰擦汗回忆。2023年,他大四实习时发现这里设施专业——防滑塑胶地面、可调节灯光、独立更衣室一应俱全,却因“专业场地”的刻板印象和预约流程复杂,青少年使用率不高。“这么好的场地空着真可惜!”当时还是实习大学生的他,在学校社团群、家长交流群发出邀约:“文博城三楼周末上午、周中放学后时段人少,想让孩子学羽毛球的跟我来!”

  如今,每个周末上午、周中放学后,三楼准时响起清脆的击球声与欢笑声。谢文杰成了俱乐部“全能负责人”:提前一周排课表、分班级,自费购置儿童专用球拍、耐打羽毛球,备齐护腕护膝、运动水壶,甚至为低龄学员准备小零食。“从大四实习时‘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系统设计课程体系,每天不是在改教案,就是在演示动作,有时忙到凌晨才睡。父母起初担心我‘刚毕业就创业不稳妥’,但看到孩子们从握拍都发抖到能打完整场比赛,这成就感比拿奖学金还强烈!”

  12岁的学员小柴是“跟训”最久的孩子,和他同龄的孩子多数都带上了眼镜,也有很多孩子因为学习有体态上的问题,小柴常年进行体育训练身体一直很健康,他说:“以前周末总喜欢玩手机,谢教练带我打球后,不仅认识了更多的朋友,还当上了校队主力,现在每周最期待的就是训练课!”小柴妈妈笑着补充:“孩子性格原本很内向,自从和队友们一起练球之后,性格开朗多了,我们家长也跟着放心!”

  10月8日,三楼格外热闹——谢文杰发起的“金秋少年羽球赛”开赛,选手从5岁萌娃到18岁高中生,既有单打小将,也有学员与家长组成的“亲子搭档”。谢文杰既当裁判又做教练,脖子挂哨子,手里拿着动作纠错本,时不时叫停比赛演示动作,忙得满头汗。

  混双决赛出现感人一幕:8岁的小美为救贴网球摔倒擦破膝盖,搭档小宇立刻放下球拍跑过去,从场边医药箱翻出碘伏和创可贴说:“先处理伤口,我们一会儿再赢回来!谢教练说‘打球先学拼,更要学关心队友’,你别着急!”简单处理后,两人手拉手重新上场,小美的发球反而更有力了。场边家长自发鼓掌,掌声与孩子们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

  比赛结束,谢文杰端出“惊喜奖品”——定制的“羽球成长礼包”:“冠军奖是专业儿童球拍,参与奖是训练日志本和纪念徽章,人人有份!”15岁的冠军学员小周捧着球拍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拿奖,以后要更努力,争取跟谢教练一样厉害!”

  在谢文杰的带动下,三门峡伯明顿羽毛球培训俱乐部从2023年的12名学员,发展到如今500余人的规模,三楼周末及放学后时段使用率由不足30%提升至满负荷。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文就像一座‘桥梁’,把青少年运动需求和公共资源有效连接。今年我们已将他的‘俱乐部+公共场馆’模式纳入青少年体育推广案例,鼓励更多年轻人用专业激活场馆的青春属性。”

  如今,三楼不仅有周末“基础班”“进阶班”,还有假期“集训营”、亲子“体验课”。馆方在谢文杰建议下开通“学员绿色通道”,家长可通过小程序直接预约试听。“以前觉得体育馆‘离孩子很远’,现在送娃来训练,我还能在场边跟着学几招!”一位陪练家长打趣道。

  谢文杰还把“成长感”搬进球场。他在休息区自费布置“青少年羽球成长墙”:学员们的第一堂训练照、第一次获奖的奖状、手写的训练日记,甚至有孩子画的“谢教练演示扣杀图”。“打球不只是练技术,更是磨意志、交朋友。”他计划下月邀请省队退役运动员来上公开课,“想让孩子们知道,只要坚持,羽球梦想能飞得更远”。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