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有啥困难?身体还好吗?”
“没啥,挺好的。”
“有困难一定告诉我们,我们会尽力帮你!”
……
这是“90后”管教民警刘晗与在押人员交流的一幕。类似的对话,刘晗与同事们每天都要重复数遍,引导那些迷失的心灵重回正轨,践行着心灵拯救者的责任。
人们平时几乎不会想起高高的大墙内,除了在押人员,还有一个几近被遗忘、长年留守的看守所民警群体。记者近日走进三门峡市看守所,近距离观察体验看守所民警的生存状态,感受他们的艰辛与喜悦。
在看守所人员陪同下,记者佩戴专门证件进入监区。随着铁门在身后“咣当”一声,四周的高墙、紧闭的大门与执勤的武警显示着这里的不同。
2012年,刘晗从灵宝市公安局借调到市看守所,成为一名管教民警。她说,看守所在押人员成分复杂,有刑期不满一年的已决犯,也有犯罪类型各异的未决犯,包括死刑犯,行为表现多变。
进入在押人员区域,记者看到,走廊墙壁上挂着许多名人名言,监室整洁明亮,在押人员按照所内军事化管理要求,整齐划一,正在观看视频教育片。“晚饭后,他们还会看会儿电视。”刘晗说。
因为监管工作的特殊性,不管刮风下雨,都需要民警24小时全天候值班巡逻。管教民警每天都要进所负责的监室,检查门窗设施是否完好、人员身体状况,询问实际困难,找人谈话了解思想状态等。对于新收人员,要连续谈话多次,进行心理疏导,确保他们思想稳定。刘晗说:“虽然我们是管教民警,但在在押人员心里,我们就像班主任一样,是他们的依靠,听他们倾诉,帮助他们卸下思想包袱。不少在押人员刚进来时情绪不太稳定,我们就推心置腹地安慰他们,开导他们,让他们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
杨某今年刚满22岁,因盗窃被抓获,送市看守所关押。在给刘晗的思想报告中,他说:“以前父母经常给我讲些大道理,我都没往心上放,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但您耐心地给我讲道理,开导我,让我勇敢地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在这里,我不能再虚度光阴,我要多学习法律知识,将来出去之后像您一样,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刘晗说,虽然民警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内容,但感受到在押人员因为自己的耐心付出而发生的思想转变,就十分欣慰。
相比其他警种,看守所民警所做的更多是幕后工作。刘晗说:“干这一行,没有鲜花掌声,有的只是责任,大家都各司其职,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真情感化那些迷途的浪子。”
( 编辑:本报记者 王梦 葛洋 ) |
看守所的温情管教
来源:三门峡日报 发布日期:2015-04-14 作者:王梦 葛洋 打印

- 上一条:民生速读
- 下一条:“有事儿你就找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