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0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摘登

来源: 发布日期:2017-10-20   打印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
10月18日上午,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大会的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报告共分13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九、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一、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十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
 
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
  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
  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在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时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四、坚持新发展理念。
 
  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是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二是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三是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四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五是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六是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七是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八是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强调,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
 
  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一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二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四是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五是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二是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四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五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六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七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一是要推进绿色发展。
 
  二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三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四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内容均据新华社)
责编:徐伟


( 编辑:徐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