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我是个土生土长的三门峡人,经历着这个新兴城市从无到有的成长过程,对几十年来三门峡道路的变化很有感触。
五十年前,我们村通往三门峡市区的路是土路,也不通公交车,走在路上往往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途中还要过一条河——苍龙涧河,那时,苍龙涧河的水很大,河上没有桥。人们过河,要么是踩着石头跳着过,要么是脱了鞋袜蹚水过。至于胆小的妇女和小孩子,常常只能依靠家里的男人或大人一个一个背着过河。天气暖和的时候这倒也不算什么,但在严寒的冬天可就麻烦了。有一年冬天,我和妻子带着孩子们从市里回老家看望老人,一路上领着大的抱着小的,好不容易到河边了,却发现河水结了一层薄冰,连河里的石头都冻成了明晃晃的冰疙瘩,溜光水滑,既不能蹚水过河,也不能踩石头。没办法,我和妻子只能抱着孩子在河边硬等,企望着有一辆大车经过,我们好顺路搭乘。那时也没有手表,我们等呀等呀,也不知等了多长时间,才盼到了一辆灵宝老乡赶的马车经过。老乡看我们拖儿带女的不容易,把我们一家人捎过了河。还有一次,单位要搞绿化,我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回老家买苹果树苗,回来的路上经过一个陡坡,由于坡上路面坑洼不平且虚土太厚,一不小心连人带车翻倒在地,惹得路边的一群小孩哈哈大笑。那时候,多希望眼前有一条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让老百姓的出行能够顺畅一些啊!
随着经济的发展,310国道提升改造,209国道也从我们村边经过,苍龙涧河上架起了钢筋水泥大桥,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慢慢又通了公交车。出了村,坐上公交车,半个小时就能到三门峡市区。从此,人们出行再也不用跳石头、蹚水过河了,走在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上,任凭刮风下雨也不怕。
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三门峡市区只有黄河路、建设路、和平路三条道路,仅有1路公交车这一条公交线路,人们出行很不方便。有一次,我和学校其他老师去外地学习,乘火车回到三门峡时已是晚上,唯一的1路公交车早已停运,我和老师们只好徒步从火车站走回市区。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几个男同志还分头将女老师们一一送回家。当时真是感觉三门峡的公共交通实在太落后了。那时,大家都爱开玩笑说:“除了1路车,就只有乘‘11路(自己的双腿)’了!”
1986年至今,三门峡先后修建了文明路、崤山路、虢国路、五原路等市区道路,提升改造了上阳路、六峰路、大岭路、甘棠路和茅津南路等。如今的三门峡,路如蛛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而且每条主干道上都有公交车,人们出行十分方便。去火车站,黄河路、崤山路、建设路、虢国路条条通达;到高铁南站,大岭路、迎宾大道,以及即将连通的甘棠路路路畅通;往陕州区、灵宝去有快速通道,既宽敞平坦,又方便快捷。再往远处看,东西方向公路有310国道和连霍高速,铁路有陇海铁路和郑西高铁;南北方向有209国道、运三淅(运城—三门峡—淅川)高速公路,不久的将来还有蒙华铁路三门峡段、运十(运城—十堰)高速穿城而过。按照河南省民航发展规划,也许用不了几年,三门峡还要建设支线机场。到那时,三门峡人不管去哪,都将会更便捷舒适。
除此之外,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三门峡还修建了多条休闲旅游道路。到甘山森林公园,有专线甘山路,有三张(三门峡—张村)公路,并且很快就有大岭路直通甘山的公路开通;去三门峡大坝,有沿黄公路,三大(三门峡市区—大坝)公路,城市规划将来还有三大(三门峡市区—大坝)旅游观光铁路;青龙涧河上有河堤南路、河堤北路,直达山口水库和白马峪;苍龙涧河上有苍龙东路。每条路都宛如一个大公园,一年四季绿树成荫、绿水长流、鲜花开放,城在园中建,人在画中游,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人们,怎能不惬意幸福呢?!
抚今追昔,回望三门峡建市60年的历史,三门峡的路和城市一样,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三门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宋群刚 )
( 编辑:徐伟 ) |
道路变迁为幸福“加速”
来源: 发布日期:2017-11-16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