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豫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水资源显得格外珍贵,尤其是千百年来,渑池、义马人民一直为水发愁,他们眼睁睁看着黄河水从脚下流过,却无法取之用之。“水在低处流,人在坡上愁。干旱不断头,十种九不收。”这首歌谣形象地描绘了他们曾经因缺水引发的困苦。直到20世纪90年代,豫西儿女决心不再忍受老天爷十年九旱的折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战天斗地,创造出了一条吞水吐雾的人工蛟龙——三门峡市槐扒黄河提水工程。从此,引上山坡的水滋润了庄稼,绿化了家园,改变了当地百姓的命运,书写了我市引水工程壮丽奇绝的诗篇…… 本报讯:(记者 郭远庆 通讯员 王军有 )时隔多年的今天,记者再次走进槐扒工程,带你了解该工程的发展历程。
水由低处向高流
三门峡市槐扒黄河提水工程是集提水、蓄水、供水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也是河南省重点工程。该工程屹立在黄河岸边,建设管线穿越崇山峻岭,把宝贵的水资源从黄河引至渑池、义马,给缺水的土地注入了生命的源泉。1996年8月,该工程一期工程在河南省、原洛阳地区和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正式开工,1999年10月试通水成功,每秒可提引黄河水3立方米,承担着渑池县、义马市数十万居民的生活用水及三门峡部分重点企业的供水任务,在三门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槐扒工程通水仪式 为了这一跨世纪的宏大工程,一批又一批建设者投身其中,毫无怨言地大干苦干;一代又一代的槐扒人艰苦创业,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参与第一批工程建设的范先生说,黄河水只能作为间接水源,要经过沉淀、净化等多道程序才能饮用,所以他们是守着黄河干活,自己却没水喝。当时,他们只能把水抽到一个小蓄水池里,经过沉淀后再饮用。这样的水,他们一喝就是3年,几乎每个人都拉过肚子,但是为了工程建设,他们只能硬扛。直到2013年春天,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他们才在提水管理所的院子里打了一口深120多米的水井。水终于抽上来了,却是红色的,经过化验,矿物质超标,不适合饮用。后来,他们加装了两套净水装置,井水才勉强达到饮用标准。
施工期间,由于工程点多线长,大部分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地质条件复杂,建设者们面临着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道路,用绳索吊着打炮眼修公路;没有电源,靠背扛肩挑运物料到山上架电线;近8公里长的黄李隧洞,塌方、冒顶、涌水、泥石流常常发生,最大的一次塌方涌出的泥石流使工作面向后退了30多米;多数洞段的地下水从洞顶冒出,建设者们穿雨衣胶鞋放炮出渣……面对重重困难,建设者们不低头、不弯腰,以昂扬向前的胆略和勇气,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全面推进了工程建设,使这一人工蛟龙傍黄河、依高坡、跨深沟、穿大山,飞天潜地,绵延30多公里。
施工期间,国家及省、市领导对工程建设十分关注,多次到工地督导,为工程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
槐扒工程的兴建,谱写了豫西人民艰苦奋斗的壮丽篇章,体现了勤劳、勇敢的黄河儿女的聪颖智慧。
而在此之前,曾有国际组织官员多次考察渑池、义马两地,称那里因缺水不能上国家大型项目,不能保证居民安居乐业。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党委政府没有放弃改变缺水状况的决心,群众没有离开故土的想法,而是众志成城自发修筑槐扒工程。当年,“八千将士战槐扒”,其场面令人动容。大家靠着万众一心的大会战精神,使槐扒一期工程顺利建成运行。
目前,整个工程除二期工程建设未开工外,一期工程日供水能力超过20万立方米。有了槐扒黄河提水工程,豫西渑池才真正变成生态渑池、仰韶圣地、米粮之川。渑池、义马人民想水盼水的“水由低处向高流,人在坡上不再愁”的梦想终于成真。
生态之地换新颜
截至2017年上半年,槐扒工程累计提水1.5亿立方米,直接或间接向企业供水1.017亿立方米,向城镇居民供水5000余万立方米,灌溉农田面积千余亩,直接或间接产生经济效益超百亿元,是工程建设总投资的50多倍。
“蛟龙”吸来的水,流到农村、城市,流进车间、厨房……流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绿色、生机、希望。
昔日的苦瘠之地变成了绿树成荫、粮丰林茂、瓜果飘香的米粮川,数百家企业落户渑池、义马。生态旅游城市、生态宜居城市……随着众多荣誉加身,渑池和义马成为豫西大地上的璀璨明珠。
![]() 一级泵站 槐扒工程通水前后,特别是槐扒西段村水库蓄水以来,当地年平均降水量由485毫米增加到557.6毫米,相对湿度由46%增加到74%,年蒸发量由3390毫米降到2361毫米,库区小气候得到明显改善。西段村水库管理所所长崔水民说:“以前每年要刮一两次沙尘暴,现在每年只是偶而有轻度扬尘。”
现在的渑池县和义马市,一片绿意看无边。庄稼长势茁壮,野草染绿山间,树木撑起巨伞,虫鸟此闹彼喧。
在槐扒工程的水库所,小菜园里的农作物长得葱郁茂盛,向日葵都用塑料袋“套着头”。据介绍,由于生态环境好,飞鸟众多,常有小鸟来偷吃向日葵,所以把它用袋子套了起来。
槐扒渠首泵站里,枝繁叶茂、绿意浓浓,身处林间,观赏芳草鲜美,呼吸湿润空气,更觉意境清幽,常常使人产生身在江南的错觉。一片片果园菜地,铺满岸边的土地,累累硕果,压弯枝头。典型的北方地貌,却有了南方风韵,这得益于河水提灌,生态改善。
奏响发展同心曲
如今,渑池县有了东方希望、义翔铝业、仰韶酒业、龙翔玻璃等一大批骨干工业企业,同时围绕310国道规划实施了“六区一带”循环经济工业走廊。义马市的工业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市属工业经济势头强劲,义马气化厂、振兴化工集团公司、兴邦药业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已形成了产销两旺、经济效益成倍增长的格局。两地的农村经济也得到全面发展,形成了蔬菜、畜牧、养殖、烟叶、食用菌、经济林六大产业基地,带动了60%的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渑池县和义马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位不断提升,主要人均经济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这些成果,都与槐扒黄河提水工程息息相关。
![]() 槐阳水库 河南省煤气化工程,是全国煤炭行业首家实施煤炭就地转化制造煤气的项目,主要解决郑州、洛阳、义马及沿线居民生活、工业及商业服务业用气,实现煤炭资源就地转化,节约及合理利用煤炭能源,改善生产及生活环境,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公益性、环保性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槐扒黄河提水工程作为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气化公司(河南省煤气化工程的项目法人)义马气化厂的供水配套工程,把气化厂和槐扒提水工程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槐扒黄河提水工程在不断完善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认真履行使命,全力满足气化厂的生产用水需求,为郑州及豫西沿线城市的用气提供了保障。
每逢大旱之年,槐扒黄河提水工程管理处都会及早动手,安排抗旱浇麦的各项工作,制定供水运行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积极组织监测灌区墒情,进行灌区需水情况调研,全力做到适时供水、方便群众、充分保障。目前,工程运行平稳,基本能够满足当地应急抗旱用水的需求。
与此同时,槐扒黄河提水工程管理处进一步规范管理,把高标准完成年度续建项目作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又一着力点,重点实施西段村水库蓄水、自动化监控、提水和供水自动化改造等新增提水能力和提高运行效率的项目,总投资达700万元。目前供水自动化改造已经完成,电力泵站提水自动化改造工作已经设计出初步方案,前期施工的基础性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西段村水库蓄水工作达到562高程,库容800余万立方米。在国家加大投资力度和出台激励政策的鼓舞下,槐扒黄河提水工程正在成为当地工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强劲支撑。
妙手丹心引清流
目前,槐扒黄河提水工程对渑池县、义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工业用水量和用户不断增加,供水保障率大幅提高。为进一步扩大供水范围,槐扒黄河提水工程管理处不断加大工程管理力度,先后开展了工程执法和除险加固工作,大大提高了供水保证率,助推一大批重点企业在三门峡东部地区扎根落户、发展壮大,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发展后劲。
![]() 自动化控制室 二是黄河水有效置换地下水,改善了生态环境。槐扒黄河提水工程管理处在扩大西段村水库蓄水面积的同时,不断扩大供水市场,引黄供水的工业生产用水规模不断扩大,使受益区地下水得到有效补充,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明显缓解。渑池县内多数地下水位回升趋势明显,其中陈村乡政府周边一带回升2米以上,上河村一带回升4至6米,特别是多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义马矿务局几个矿区水位也有明显回升,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 齐心协力建设槐扒提水工程 时下,渑池县和义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一大批工业发展项目如雨后春笋;建设工地、生产车间机声隆隆,一派大兴经济发展的忙碌景象;农业发展更是百花齐放、欣欣向荣;广大城乡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攀升。
采访中,渑池县和义马市的一些干部群众纷纷表示,槐扒黄河提水工程能够保证及时供水,是给人民送来了救命水、增产水、致富水,助推了三门峡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责编:徐伟 ( 编辑:徐伟 ) |
蛟龙引水润大地
来源: 发布日期:2017-11-16 打印

- 上一条:城市的一泓生命活水
- 下一条:道路变迁为幸福“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