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1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金融扶贫看农信系列报道之四

遍地花开齐争艳

——湖滨灵宝渑池农信系统金融扶贫工作纪实
来源:三门峡日报 发布日期:2017-11-22 作者:任志刚 尚晓明 齐胜利 詹艺  打印


接受群众扶贫贷款咨询


为贫困户集中办理小额扶贫贷款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金融扶贫的大潮中,崤函大地上,农信系统广大员工奋勇当先,他们赢得了各级政府和群众的由衷称赞。这里,不只有在全国推广的“卢氏经验”“陕州做法”。在湖滨区的大街小巷,在金城灵宝的城市乡村,在仰韶大地的沟沟岔岔,都有农信人肩负责任和使命,心系贫困群众,千方百计扶贫送贷,匆匆忙忙不知疲倦的身影。

    湖滨农商银行:

    全力以赴抓好产业扶贫

    湖滨农商银行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的整体安排,整合全行力量,把产业扶贫作为助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扎实开展金融脱贫攻坚工作。

    强化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一是加大资金投入,促使产业增收。该行坚持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原则,加大对带贫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目前,该行累计支持带贫企业19户,发放贷款5350万元,产业覆盖果蔬、养殖、食品加工、农机产品等领域,带动贫困户779户,带动贫困人口2689人,发放带贫资金334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带贫企业发展壮大。二是降低利率水平,减轻企业负担。湖滨农商银行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利率定价以支农、助力、低利率为基本原则,利息由区扶贫办按季进行拨付,贫困户不承担贷款利息支出,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企贷企用贷款,其中符合贴息条件的,财政按年贴息率3%给予补贴,切实降低利率水平。
 

    多管齐下,助推产业扶贫。一是创新扶贫合作模式。为了破除贫困户个体发展制约因素,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湖滨农商银行积极探索“企贷企用”“社贷社用”等合作模式,大力推行“进厂务工、收益保底”“带资入股、股权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股权量化、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充分发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经营主体在扶贫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突出抓好示范点建设。该行结合贫困村实际情况,共建立3个扶贫示范点,促使其产业发展有规模、有效益。三是优化扶贫环境,发展普惠金融。湖滨农商银行积极在贫困村布放自助机具设备,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截至目前,已在辖内高庙、磁钟、交口、会兴、崖底等地布放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17个、助农POS机13个,有力地填补了这些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

    加强组织保障,助力脱贫攻坚。一是加强与政府、扶贫办的对接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建立起区、乡(街道)、村三级服务体系。一方面,积极参与组建湖滨区金融扶贫服务中心,办公地点设立在该行会兴支行,由区政府金融办、区扶贫办各抽调1名工作人员,中国人保财险公司抽调2名工作人员,湖滨农商银行抽调2名工作人员,组成区级专业金融扶贫服务团队。另一方面,组建乡级金融扶贫服务站,由各乡抽调的1名工作人员和该行在乡支行抽调的2名工作人员组成乡级专业金融扶贫服务队。二是深化政银保三方合作,共同助推金融扶贫工作。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扶贫风险防控工作,湖滨农商银行与区政府、中国人保财险公司共同签订“政银保”三方合作协议,采用风险共担机制,大力开展金融扶贫工作。

    在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这条战线上,湖滨农商银行为多个带贫企业和辖内贫困户发放信贷资金,助推一批果蔬种植、农畜牧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形成了“企贷企用”“社贷社用”等多种合作模式,全力以赴地抓好产业扶贫这项工作。截至11月20日,该行共发放金融扶贫贷款440户5902万元。

    灵宝农信联社:

    让贫困户办贷款像取存款一样方便

    今年以来,灵宝农信联社精心制定工作方案,降低信贷门槛,创新信贷产品,全面启动金融扶贫“一网四体系”扶贫模式,为精准扶贫源源不断注入金融活水,让贫困户办贷款像取存款一样方便。截至10月底,该联社对灵宝市45个贫困村的101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跟踪服务,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726笔36883.45万元,带动贫困人口4032人走上致富路。

    绘制扶贫施工图,推行“网格化营销”模式。为扎实构建“人在网中走,档在格中建,格格有服务”的网格化精准服务格局,灵宝联社联合“市、乡镇、村”三级扶贫服务机构,充分发挥遍布灵宝全市的48个营业网点、140名客户经理和570名农信员工的网点及人员优势,对45个行政村的6508户贫困户进行网格化区域划分,实施“定格、定人、定责”,实行“一户一档”、逐户对接、动态管理的推进办法,着力解决服务不到位、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切实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满意度,实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全方位覆盖扶贫网络。

    创新金融服务,推出“接地气”扶贫新产品。该联社成立三农金融服务部,明确专人负责,创新推出“益家贷”“小额农户自助贷”“支农惠贷通”等信贷产品,积极实行简化手续、利率优惠等优惠政策,全面推行“一次授信、余额控制、循环使用、随借随还”的用信模式,实行“1+1”“1+N”带贫帮扶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免抵押、免担保、灵活制定还款期限等政策,综合施策多维度解决了农户贷款的“难、慢、贵”等问题。同时,为了最大限度调动客户经理投身扶贫工作的积极性,该联社将精准扶贫目标分配到社、细化到人,及时出台了“尽职免责、限时服务、首问责任制”等激励约束政策和措施。

    发挥能人作用,推行“托管代养”帮扶模式。该联社精心挑选辖区经济实力强、项目带动强、有带贫帮扶意愿的运头菌业合作社、佛山生态旅游公司、昌盛菌业等10余个企业的致富能人,累计发放3100万元能人带动贷款,安排贫困户就近打工就业或享受年终分红,从而帮助676户2056名贫困人口顺利实现脱贫。

    加强“三方合作”,大力推广“政银保”扶贫模式。该联社加强与政府扶贫办、金融办等机构的联络与协调,积极完善“政府、银行、保险”等三个风险防控体系,用足用活“财政专项风险补偿、保险风险担保和金融优质服务”等各项政策,形成“政府牵头、银行提供服务、保险公司保障和贫困户受益”的扶贫良好机制。同时,该联社每天安排28名信贷客户经理,直接参与到市、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中,积极对接扶贫信息采集和农户贷款申请受理工作,零距离与贫困户直接接触。

    推行“合作社+”扶贫模式,解决“三无”对象的脱贫难题。为了切实解决无致富项目、无劳动能力、无脱贫启动资金的农村“三无”人员脱贫难题,该联社采取“合作社+带贫企业+贫困户+政府扶贫基金担保”的“四位一体”扶贫模式,由信用社为每个自愿入股合作社的贫困户发放20万元信用贷款,由合作社对接具有脱贫效应的地方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具体扶贫项目,使每个贫困人口实现年分红收入3000元以上,进一步增强广大贫困户脱贫攻坚的信心。目前,该联社累放“合作社+”扶贫贷款3.1亿元,贷款数额和帮扶户数均居各家金融机构前列。

    渑池农商银行:

    与贫困户老董的不解之缘

    渑池县段村乡中朝村仅有600多口人,交通十分不便,是该县有名的贫困村。渑池农商银行却与该村的贫困户董拴民老汉有着不解之缘。

    2011年,老董连个自行车也没有,只能步行10多公里到段村乡信用社申请贷款。这时大家才了解到,他的妻子常年有病,孩子身患重病急需高额的医疗费用。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又怎能独自渡过如此难关?信贷员当机立断,伸出援助之手。由于老董来的时候没有携带任何证件,信贷员便骑着自己的摩托车与他一起回家拿了证件。贷款业务办好了,解了燃眉之急的老董激动地握着信贷员的手,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你救了我们全家”,眼睛里泛着感激的光芒。自此,渑池农商银行与老董结缘。

    近几年,老董常年外出务工,苦活累活抢着干,只为多赚钱还贷。通过他的勤劳和一家人的省吃俭用,贷款终于慢慢地还清了。就在这一贷一还的过程中,双方的这份担当和诚信成了两者间不解之缘的根基和土壤。接下来的几年里,凡是有需要,老董就会到段村分理处贷款,信贷员也会优先给予办理。每次拿到贷款,他都会说一句:“农商行真是咱自己的银行!”

    今年以来,渑池农商银行不断完善扶贫机制,根据中朝村的特殊情况,建立了“村委会+银行+贫困户+特色养殖+贴息”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新模式,与中朝村村委会签订《养殖贫困户精准脱贫合作协议书》,打开了向中朝村贫困户批量发放贷款的大门。这些政府贴息的贷款将全部用于交纳贫困户参与雏鹰农牧有限公司的养殖保证金,从而使这些贫困户不仅可通过代养的形式获得稳定的收入,并且可以免去投资成本。而老董,就是这些养殖户中的一员。

    如今,老董不再外出干重体力活,而是在家乡培育雏鹰农牧有限公司发放的幼猪。其间他会得到公司提供的技术指导,一年后,公司会把猪收回,并根据猪的增长重量等指标支付给他相应的酬劳。如果干得好,他每年可以拿到4万多元。

    虽然现在老董的孩子做过手术后,还需要拄着双拐,但在他的影响下,孩子自立自强,学习了理发技术,正准备开个理发店。渑池农商银行也将继续坚持下沉服务重心,创新扶贫贷款发放模式,全力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农商行与老董之间的不解之缘将会继续延续……

    该行信贷部负责人介绍,为了帮助像老董这样的贫困户早上脱贫致富,今年9月以来,该行扶贫客户经理不休息一天,白天忙业务,夜间忙档案材料,不分上班与假期、不分白天与黑夜干工作,用一滴滴汗水换回扶贫的累累硕果。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9237万元,其中发放小额扶贫贷款543笔4237万元;产业扶贫4户5000万元,另正在办理的产业扶贫贷款2笔1700万元。

    ……

    崤函大地一片片沃野上,因农信人的浇灌而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十里八村的一位位父老乡亲,因农信人的真情帮扶而拔去穷根奔富路,抹去愁云绽笑颜。光荣属于过去,未来的使命更加神圣而艰巨。三门峡市农信人将在省联社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刚刚召开的全国金融扶贫现场观摩会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金融扶贫的新精神新要求,切实做好金融扶贫这篇大文章,为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编后 

    在全国金融扶贫三门峡现场观摩会召开前后,本报在重要位置推出了“金融扶贫看农信”系列报道。通过这些文章,让与会人员及社会各界群众充分认识了金融扶贫中以农信人为主力军而形成的“卢氏模式”“陕州经验”,深入了解了三门峡农信人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主动出击,担当作为,心系贫困群众,为民排忧解难的精神风貌和取得的显著成绩。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是一场啃硬骨头的决战,金融扶贫任重道远,前方路上千难万险,但只要有三门峡农信人的这种精神和干劲,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弘扬这种精神,胜利就在前方。

    图片由市农信办提供


( 编辑:smxw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