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9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一曲双拥歌 深深鱼水情

来源: 发布日期:2017-12-21   打印

  本网讯:虢都三门峡,坐落于河南省最西部,地处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她是一座具有“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的城市,已5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8次蝉联“河南省双拥模范城”的光荣称号。
 
  三门峡市有着丰厚的双拥工作积淀,这里,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动人的拥军故事,每一个角落都高唱着军民鱼水情的欢歌。
部队官兵参加烈士纪念活动
  建市60年来,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实、多项活动的开展、一个个成效的取得,三门峡市的双拥工作呈现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军政军民关系融洽的良好局面。
 
“双拥”花开天鹅城
 
  建设不忘国防,改革更需拥军。
 
  从1957年建市至今,我市历届党委、政府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单位和部门目标责任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纳入社区建设考评标准,纳入全民国防教育内容,同时,建立军地联席会议制度,也将双拥工作写入了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军分区党委工作报告和全市经济社会“十三五”发展规划,始终坚持“部队走到哪里就保障到哪里,驻军演习到哪里就慰问到哪里”,进一步加强拥军支前保障,加深军民鱼水情谊。逢年过节,三门峡市各级领导都要到部队看望慰问部队官兵,向驻军部队赠送电脑、空调、副食品等;积极援建国防工程,主动采取拨款建设基地、重修道路等措施解决部队遇到的难题;2014年11月13日,我国新型护卫舰——“三门峡舰”入列命名授旗仪式在浙江舟山某军港举行,省民政厅、三门峡市向“三门峡舰”官兵送上慰问金、慰问品。此外,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开展社会化拥军工作的意见》,就三门峡市的双拥工作作出了纲领式的规划。
 
  走进三门峡市,浓浓的双拥氛围扑面而来,双拥宣传牌夺人眼目,在车站、医院等地,“军人窗口”“军人优先”等服务标志比比皆是,处处呈现出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场景。三门峡市实验小学、三门峡市东风小学分别与部队共同创建了少年军校,体现了军民共建、军地结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发扬了双拥的优良传统。广大军民携手共进,不断创新双拥思路,丰富双拥内容,搞活双拥形式,使得一朵朵“双拥”之花盛开在天鹅之城。
 
兴办实事固长城
 
  “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是三门峡市230余万人民的共同心声。全市牢固树立“谋发展不忘固国防,抓建设不忘兴武装,惠民生不忘子弟兵”意识,为部队建设办实事、解难题,积极探索“双拥”共建新路子,形成人人关心国防、个个支持军队的浓厚氛围。
卢氏县县直单位开展拥军活动
  行业拥军力求创新。多年来,渑池县军粮供应站坚持义务为部队送军粮,部队首长动情地说:“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市供电公司推出电力拥军“彩虹”工程,每年为驻军部队开展电力检修和重大活动保电作业80多次。市医疗部门和各级法院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连兵心、医务专家服务进连队、基层法官送法进军营”活动,先后为官兵提供心理健康咨询650多人次,开展健康知识讲座86场,提供法律咨询810多人次,深受广大官兵欢迎。
 
  社区拥军注重实效。全市以社区、村镇为单位分别成立了由兵妈妈、好军嫂、大学生等组成的拥军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经常走进军营,与官兵谈心聊天,化解思想困惑,缓解心理压力,通过认亲结对子给予战士们亲人般的关爱。目前,全市已建立“兵妈妈”拥军服务队、军嫂服务队、拥军志愿者服务队等群众性拥军组织200多支,有近万人活跃在拥军工作的第一线。湖滨区湖滨街道办事处有一支由50岁以上的老妈妈组成的特殊队伍,30年来坚持到市消防支队义务帮战士拆洗被褥,从不间断,官兵们亲切地称她们为“老妈妈服务队”。
开展送医药下乡活动
  非公经济组织和社团组织拥军趋于常态化。市书法家协会定期与部队书法爱好者交流,每年举办“双拥杯”书画作品展;市餐饮协会帮助部队进行炊事员培训,进一步提升了部队官兵的餐饮质量;市“十大好军嫂”之一的杨卫萍组织成立军嫂联谊会,经常到部队开展义务演出,累计演出上百次。据统计,全市非公经济组织和社团组织每年投入拥军资金100万元以上。目前,全市非公经济组织和社团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双拥工作,使“政府搭台、部门联动、社会唱戏”的双拥工作社会化格局日益完善,促进了双拥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慰问当地贫困户
  此外,我市围绕驻军部队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所需,官兵在“后路、后院、后代”等方面所盼,政策上支持、程序上简化、财力上补助、费用上减免,为驻军部队全面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妥善解决了军人家属就业安置、子女入学等难点问题。今年36岁的张国防是洛阳市洛宁人,现在湖滨区交口乡政府工作,去年7月从西宁退伍,依据有关退伍安置条例,他选择在爱人所在地工作,对于优抚安置政策的人性化,他深有体会:“去年8月至今年1月,由于档案问题,我一直未能工作,其间,三门峡市民政局、湖滨区民政局为我们退伍军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直至我们正式上班。”最让张国防感动的是,我市将张国防这批7名退伍军人全部安置到事业单位,打消了他们对于退伍后工作可能会不稳定的后顾之忧。“安置条例中并没有硬性规定必须安置到事业单位,但三门峡的双拥部门尽最大努力保障我们退伍后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暖暖的关怀。”张国防激动地说。
 
奉献大爱为人民
 
  民拥军情切,军爱民意浓。长期以来,驻安部队官兵以驻地为故乡,把人民当亲人,大力弘扬我军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在完成战备训练的同时,全力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积极完成扶危济困、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并主动承担黄河旅游节、特博会等安保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驻地部队官兵走进当地敬老院送温暖
  2013年2月1日,连霍高速义昌大桥垮塌事故发生后,三门峡武警、消防官兵紧急出动,连续奋战5昼夜,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抢险救援任务。2013年3月4日,灵宝市境内大王、阳店两个乡镇发生大面积山火,军分区首长亲自带领2000余名驻军官兵,连续奋战3昼夜成功将大火扑灭,保护了两个乡镇近5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过节慰问退伍军人
  据统计,2012年以来,驻军累计出动官兵2万余人次、车辆3000多台次,参加了河道治理、城区改建、景区绿化等大型工程建设;出动官兵1500余人次,为驻地学校军训学生3万多人,为企事业单位军训保安和员工2万多人;出动官兵2000余人次,完成了重大节日维持秩序任务。
驻地部队官兵为当地整修农田道路
  驻安部队不仅积极参与地方建设,还尽力帮扶贫困群众。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根本指导,驻军团以上单位与贫困村部分特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通过扶持产业、务工转移、救济帮困等形式,加大常态帮扶力度,确保如期实现脱贫任务,不脱贫不脱钩。某驻地部队为结对帮扶村修建道路3公里,筹集资金5万余元打水井为群众解决饮水问题,同时该部队还定期走访慰问贫困户,组织部队医务人员为群众免费体检、赠送药品。近年来,全市仅团以上驻军单位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00余万元。
文艺汇演走进部队,军民共庆“八一”
  漫漫六十载,“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动人音符在时代的大舞台上汇合成震撼人心的最强音;军民一心,鱼水情深,构筑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城墙,定格在三门峡军民的心灵深处,坚如磐石的军民关系将是我市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文/记者 方梦一 图/市双拥办 )
责编:徐伟

( 编辑:徐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