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观三门峡市建市60周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崤函儿女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1957年到2017年,三门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一路艰辛一路歌。
![]() 昔日的310国道改造工程
修建三门峡大坝的艰辛程度,在著名作家、诗人冰心的笔下是这样的:“工人们分三班工作,日夜不停……几千个英雄的工人在大坝的上下,远近,周围,在机器上,火车上,汽车上,和辅助企业的基地上,或藏或现地在操纵着7000多台施工机械,使用着来自国内50多个省市和苏联等10个国家的建筑材料……”
1957年4月13日,伴随着轰隆隆的炮声,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号角正式吹响,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支援三门峡。他们不畏艰险,克服困难,无私奉献,连续奋战。缺少施工机械,大家想法解决;生活条件艰苦,大家任劳任怨。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广大建设者们信念坚定,热情高涨,朝气蓬勃,干劲冲天。黄河三门峡工程局第一任局长刘子厚在他的回忆文章《根治黄河的伟大开端》中记下这样一段文字:那时职工生活条件很艰苦。没有住房,就搭席棚,住窑洞;缺少工具,就手抬肩扛。用水,要到井里或坡下几里外的黄河边去挑。即使那样,广大职工也无怨言。他们不计较报酬和名利,默默地为新中国的水利水电建设事业作着无私贡献。
“三门峡上英雄汉,动地惊天大史诗。”时至今日,大坝建设者们的创业精神依然令人感动。他们攻坚克难的历程给人力量,艰苦创业的情怀让人敬仰,奋发有为的精神催人奋进。
与建设三门峡大坝一样,窄口水库和槐扒黄河提水工程同样艰辛,建设者们的创业历程同样感人。
1959年到1983年,灵宝人民历经24年建成窄口水库和引水干渠。他们凭借车拉肩
扛,在深山峡谷中筑起了巨坝,其困难和艰辛难以想象。面对简陋的生产条件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不讲条件,吃苦耐劳,心往水库想,劲往水库使,血往水库流,命往水库献,累死也不下火线。在修建水库过程中,他们安下心,扎下根,完不成任务不回村。妇女和男劳力一样干,不怕吃苦,不甘人后,抡锤扶钎,抬石拉车。还有一批满腹学识、技术高超的专家学者和水利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窄口水库作出了卓越贡献。
英雄业绩垂青史,光荣传统育后人。修建窄口水库,其规模之宏大、参战人数之众多、历程之艰辛、历时之久长,在当地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水利战士在荒山野岭之间筑起了不朽丰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灵宝历史上的一个奇迹,留给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1996年到1999年,槐扒黄河提水工程施工期间,一批又一批建设者投身其中,大干苦干,艰苦创业。由于工程点多线长,大部分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地质条件复杂,建设者们面临着各种困难。没有道路,用绳索吊着打炮眼修公路;没有电源,靠背扛肩挑运物料到山上架电线;近8公里长的黄李隧洞,塌方、冒顶、涌水、泥石流常常发生,最大的一次塌方涌出的泥石流使工作面向后退了30多米;多数洞段的地下水从洞顶冒出,建设者们穿雨衣胶鞋放炮出渣……面对困难和危险,建设者们不低头、不弯腰,以昂扬向前的胆略和勇气,加快推进工程建设,使这一“人工蛟龙”傍黄河、依高坡、跨深沟、穿大山,飞天潜地,绵延30多公里。
甘洒热血和汗水,苦干实干不畏难。槐扒黄河提水工程的兴建,谱写了崤函儿女艰苦创业的壮美诗篇,体现了崤函儿女的勤劳和智慧。今天回忆往事,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建设者们扎根深山、艰苦奋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
穿越60年的时光隧道,岁月更替,时代变迁,创业精神历久弥新。60年,见证了崤函大地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一代代崤函儿女的创业历程。60年的生动实践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实干创造价值,创业成就梦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业的形式有了变化,但创业的意义依然鲜明。创业精神,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有着具体的、丰富的、科学的内涵,并伴随时代的进步和历史的前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创业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三门峡人奋力拼搏、砥砺前行。我们在传承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邓小平说过:“在艰难困苦的时候需要艰苦奋斗,在物质条件优越的时候也需要艰苦奋斗。”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三门峡所在的崤函故地是一片有历史、有文化、有情怀、有梦想的热土。新中国成立以来,三门峡走过了以大坝建设为标志的“一次创业”阶段和以矿产开发为标志的“二次创业”阶段,目前进入到了以转型创新发展为标志的“三次创业”时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不论是转型创新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省际中心城市,还是其他工作,都需要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奋勇向前,决战决胜的精神力量。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我们永葆创业激情,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么一种精神,保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那么一种警醒,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智慧和力量汇集起磅礴力量,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重振崤函故地雄风,当好新时代的奋进者。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赓续艰苦创业精神,深入开展“效能革命”,蓄积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激情和动力,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锐意进取、务实重干,奋力谱写发力“三次创业”、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图片由张建军提供
(本报评论员) 责编:徐伟
( 编辑:徐伟 ) |
《承继荣光 再创伟业》系列述评之一
永葆创业激情 重振崤函雄风
来源: 发布日期:2017-12-21 打印

- 上一条:一曲双拥歌 深深鱼水情
- 下一条:从“天鹅之殇” 到“天鹅之城”的成功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