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起的村文化中心
农民在侍弄大棚葡萄
泥土路变成加宽的水泥路 4月11日,市委书记刘南昌到灵宝市函谷关镇梨湾源村调研,了解到村里党员志愿者活动带动了村风村貌改变,党支部通过办实事带动了群众发展,全村呈现出春和景明的景象,给予充分肯定。然而在8年前,梨湾源村还是个矛盾重重、经济落后、村容破败、百姓叹气的村。 2010年3月,张瑞革当选为梨湾源村党支部书记,从此他便和村里的党员干部整天谋划着如何能为村民们多办实事。 不知多少年了,梨湾源村村民们一直过着吃水靠旱水窖,种庄稼靠“老天爷”的生活。要为村民办实事,就先从解决饮水、浇地问题做起。 张瑞革等村干部利用半年多时间,反复向灵宝市河务局、水利局等部门汇报、沟通,第一眼深达374米的机井打出水来了,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紧接着,他们又铺设管道,建起一座提灌站,解决了近2000亩土地的浇灌问题,彻底改变了村里百姓“望天收”的局面。近年,村里又建起2座提灌站,群众浇水灌溉更方便了。 这时,一位村民向村干部提出了新要求:能不能把村里的土路硬化一下?下雨天走路,太不方便了。 村两委班子答应了,群众也积极配合。经过两年多努力,从枣树园村至崖上村的550米村道,全部改弯取直、铺上水泥路,道路也进行了拓宽,两纵三横的村道网形成,村民的出行、生产更便捷了。 解决了村民的基本需求,农民增收便被提上日程。 村两委派人到陕西杨凌、河南宁陵等地考察农业项目,回村后引导群众栽种葡萄。村里先是免费发放葡萄苗,鼓励群众栽种,又引进了阳光玫瑰、紫甜无核等10余种葡萄领先品种,还聘请种植管理专家定期到村里手把手为群众讲解种植管理技术。如今,梨湾源村已栽种葡萄1300亩。同时,梨湾源村还尝试与旅行社合作开展“乡村采摘一日游”活动,大量葡萄就地被销售。去年,该村干部引导群众进行大棚种植,李根群、李启超等6户群众年收入10万元左右。今年4月初,35户村民的大棚材料已购置到位,村民种植大棚葡萄的劲儿更足了。 从2015年开始,镇村干部还引导村民种植红不软桃等桃树300多亩,种植车厘子30亩;2016年,又发展种植150亩花椒树、120亩丹参,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2018年,村干部计划在全村建立滴灌设施,解决节水问题;全村党员义务清理道路两旁的杂木、垃圾,规范绿化、美化,力争早日建成“美丽乡村”。 ( 编辑:cll ) |
梨湾源村,如今为啥能“春和景明”?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4-18 打印

- 上一条:强化创新支撑 开创发展新局面
- 下一条:电商助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