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以全新视角读懂 三门峡的“前世今生”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5-25   打印

前仰韶文化时期彩陶罐
出土于渑池
市文广新局领导到市博物馆视察 “茶人茶事”专题展以古人画作和出土文物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唐宋时期人们的饮茶习俗 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摆放展品 汉代函谷关门画像砖拓片局部 唐代双鸾仙岳镜
出土于市区
东汉盘龙石砚
出土于市区三里桥
唐代澄泥龟砚
出土于市区
春秋时期,印有“卢氏”字样的空首布(金属货币) 函谷关造型墙 市领导到改造提升后的市博物馆视察布展情况 战国中期—西汉初期的铜蒜头壶,出土于三门峡秦人墓地 市博物馆展馆外景

    文/本报记者 张朝峰 徐小龙  通讯员 张峰  图/本报记者 张朝峰

    

    

    

    5月23日,经过近3个月紧张有序的改造提升,焕然一新的三门峡市博物馆在“一节一会”开幕前夕揭开了神秘面纱,免费对外开放。全新的陈展形式、逼真的实景油画、现代化的多媒体展示手段等等,改造提升后的市博物馆基本陈列正以崭新的面貌、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恭迎社会各界宾朋的到来。

    通盘布局

    崭新面貌迎游客

    “三门峡,古称陕州,因禹劈三门而得名……三门峡从远古走来,历经各个历史时期,岁月沧桑,几多变迁。悠久的历史,肥沃的土地,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孕育了灿烂而辉煌的三门峡古代文明。”步入三门峡市博物馆展厅,全新推出的“崤函古韵——三门峡古代文明展”十分引人注目。该陈列从策划立项到布展完成历时近两年时间,旨在向广大观众展示三门峡辉煌的历史文化及文明进程。

    为了能让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三门峡历史文化,感受其独特魅力,市博物馆秉承“通过展品展示三门峡历史文化,透过地域文化元素折射出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的陈展理念。在策展阶段,充分吸取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三门峡地区出土文物为基础,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重点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结合三门峡历史典故和历史人物,力求通过精而新、点带面的方式,全面系统地展现三门峡的历史文明。

    升级改造后,市博物馆基本陈列内容更加丰富,空间利用更加充分,展览面积由原来的900平方米增加到1200平方米,展线长度由原来的220米增加到325米(主展线283米、辅助展线42米)。由于受到空间限制,因形就势地设计了“函谷雄关”造型墙和“虢君出征”“秦晋崤之战”实景油画场景,其巧妙的构思和新颖的表现方式,使陈展内容更加鲜活。其中,“函谷雄关”造型墙的设计前后经过10余次修改,最终以汉代函谷关门画像砖拓片为蓝本,将“函谷雄关”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极具视觉冲击的造型墙,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历史上真实的函谷关景象。此外,本次文物陈展数量进一步增加,展出总文物数量有690余件套,有200余件套国家级珍贵文物为首次推出。这一件件穿越历史时空的珍贵文物,被依照时间、空间等要素精心陈列,使人们禁不住对曾经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先民的聪明智慧而拍案叫绝。

    雅俗共赏

    阅尽三门峡“前世今生”

    通过对历史文化的锤炼及不同时期文化闪光点的挖掘,整个基本陈列共分六个部分十七个单元。第一部分:人文初启——史前时期,该部分通过“人猿揖别——旧石器时代”“文明先声——新石器时代”两个单元,系统地展示了三门峡作为“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诞生地的历史辉煌。第二部分:古国觅踪——夏商西周时期,该部分通过“夏商遗珍”“焦国疑云”“虢国春秋”三个单元,揭示三门峡在奴隶社会时期曾上演的风云变幻。第三部分:崤函风雨——春秋战国、秦时期,该部分通过“崤函古道”“函谷雄关”以及“烽火秦烟”三个单元,为观众展示当时三门峡在战略、地理等方面的突出地位和历史变革。第四部分:名州望郡——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该部分通过“汉置弘农”“梵音西来”“陕州初置”三个单元,详细梳理了古代三门峡的区划发展以及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风貌。第五部分:襟带两京——隋唐时期,该部分分为“两京锁钥”“隋唐镜像”“盛世毓秀”三个单元,展示了这一时期三门峡的特殊历史地位以及人文繁盛之貌。第六部分:陕虢遗风——宋金元明清时期,该部分分为“陕州梦华”“金元民风”“明清遗绪”三个单元,细致展现了三门峡的历史回音。

    整体陈列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纵线排列横向展开,从不同侧面生动形象地再现三门峡的人文特征和古代物质文明。升级改造后,在陈列形式上实现了多样化展示,除传统展示手段外,还利用场景墙、实景油画、影视播放、多媒体互动等展示手段。观众可以通过馆内设置的多媒体设备,以触摸的形式查询展品信息,了解历史遗迹,感受文化魅力。在形式设计和艺术制作上打破传统文物陈列模式,避免教科书式的单纯文物排列,以新手段、新思路,使展览融科学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达到新颖、活泼、雅俗共赏,满足观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

    匠心独运

    巧思展现古辉煌

    从整体陈列上看,升级改造后的市博物馆对文物遗存丰富,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独具特色的时期(如新石器时代、西周焦国和虢国文化、秦代丧葬文化、汉代弘农郡等)进行了重点展示,对宋、元、明、清等文物遗存较少的时期,选取表现突出的一个侧面为切入点,以一斑窥全貌。

    此外,利用辅助展线的有限空间,以破题的方式将“茶人茶事”和“弘农陶泓”两个专题巧妙展现,从而使观众了解唐宋时期人们的饮茶习俗,以及弘农砚瓦在中国砚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茶人茶事”展区,将与茶有关的文物和《唐人文会图》、南宋《撵茶图》相结合,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古人饮茶习俗。“弘农陶泓”展区则展示了以“东汉盘龙石砚、唐代虢州紫石砚、唐代澄泥龟砚”等为代表的27方砚瓦,辅以不同历史时期与砚有关的壁画和书画展板,向游人直观展现出不同时期砚瓦的形制,反映出弘农砚瓦的辉煌历史。

    新时代展现新风采。改造提升后的市博物馆将继续以传播弘扬三门峡历史文化为己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更加智慧的展览、更加优美的环境、更加贴心的服务呈现给社会公众,为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 编辑:c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