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4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严厉打击虚开增值税发票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1-02   打印
  “因为一次环保失信,我们缴纳了5万多元的罚款。但万万没想到,后面还有更大的税收优惠损失。这次教训太惨重、太深刻了!”日前,甘肃省某建材公司负责人痛心疾首地说。
  
  据悉,该建材公司是甘肃省生产水泥的重点企业、生产新型建材的明星企业,其商标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然而,该公司却因一次环保失信,遭遇了跨部门的联合惩戒。
  
  近年来,税务机关频出重拳严厉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行为,持续加大税收违法“黑名单”公布力度。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前三季度各级税务机关公布的“黑名单”案件中,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4890件,占比79.25%。
  
  前不久,浙江省宁波市某电子公司策划了开展一场大型促销活动,由于留存的发票不足,该公司的财务人员林某来到税务部门领购发票,税务部门却拒绝了他的领购申请。经询问才得知,由于他们公司被税务部门列入了税收违法“黑名单”,受到一系列联合惩戒的影响,不仅领购发票的数量和金额受到了限制,纳税信用等级还被调整为“D级”。原来,早在2015年,该公司的客户蔡某找到了林某,表示想采购电子产品。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蔡某向林某要求,将开出的发票中列明的购货方改为蔡某指定单位。想到这是一笔近千万元的大生意,林某就答应了下来。
  
  2016年10月,在一次税务部门的检查过程中,该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被查实。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林某承认了违法事实,并缴清了税款和罚款。林某本以为此事已就此结束,却没想到由于虚开发票,该公司已经被纳入了税收违法“黑名单”,并受到了联合惩戒,企业碰到的麻烦才刚刚开始。作为一家批发零售电子产品的商贸企业,该公司被列入“黑名单”后,不仅每月发票领用受到限额限量,在银行贷款和政府采购投标等方面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银行还将其承兑汇票的保证金比例从30%调整为50%,这样的结果让林某后悔莫及。  (据《工人日报》)
  
 

( 编辑:贺亚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