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陕州区宫前乡池头村路边的一处民房里,缝纫机“嗒嗒”作响,几名妇女正忙着加工艾绒随身灸产品。
这里是刘拴苗的家。刘拴苗不仅是池头村党支部委员、监委会主任、妇联主任,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她是射击世界冠军史梦瑶的母亲。
2018年初,换届选举后的池头村新一届领导班子决心要大干一场。刘拴苗提出搞艾灸制品项目,得到村党支部书记薛东方的大力支持。“我们宫前乡艾草、野菊花漫山遍野都是,如果能加工成布艺和随身灸产品,不仅能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而且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面对资源优势,刘拴苗信心十足。
艾绒随身灸产品工艺复杂,加工起来十分不易,装灸盒凸出的灸包,需要包边和上拉锁,尽管刘拴苗以前学过服装裁剪和缝纫,但还是做不好。她买来许多布料,一次次做实验,还是未能成功。她默默地告诫自己,决不能半途而废,不能让身后的乡亲们失望。
通过打听得知,三门峡市区有一家天鹅城艾草店,就是加工销售艾灸产品的。为了攻克难关,刘拴苗决定到这家店里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当店主得知她要办“扶贫车间”,就毫无保留地将技术传授给她。最终,她还取得了这家店的代加工权。“要不是老师手把手教,我光看网络视频是学不会的。”她对老师十分感激。
今年11月,刘拴苗将自家房屋腾出两间,作为“扶贫车间”。为了让车间尽快运转起来,她个人垫资3万多元,购买了相关设备和原材料,自己当裁剪工,雇用村里6名妇女和1名男青年成为车间的首批缝纫工。自带缝纫机前来务工的刘随线说:“刘主任为了我们能有活干、有钱挣,跑前跑后特别辛苦。”
车间运转近1个月,已经可以加工肚兜、抱枕、随身灸等10多种产品。“我们加工的产品已经销售到祖国的宝岛台湾啦!”刘拴苗高兴地说,“下一步,我们还要扩大生产规模,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到全国各地。”
正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史梦瑶,听说母亲在自家办起“扶贫车间”,心里特别高兴。她希望家乡的原生态产品能让更多的人受益,也祝愿父老乡亲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 编辑:师宝华 ) |
世界冠军家里 办起“扶贫车间”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2-21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