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卢氏县以工代赈项目工地热火朝天,一个个以工代赈项目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既为乡村补上了基础设施、生态治理的发展短板,更让群众在家门口捧起了“就业饭碗”。 新建3.4公里柏油路,提升2.2公里道路及其附属设施,新建挡墙2000立方米,新建污水井40座、污水管网600米……横涧乡大村2025年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采取村民自建模式,为150名群众提供务工岗位,预计发放劳务报酬192万余元,劳务报酬占比达到48%,人均增收约1.28万元,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此外,项目建设的基础设施,将极大改善横涧乡交通出行、生产生活等条件,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等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以前总担心没活干,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以后出行更方便、吃水更放心,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脸上满是期待。 与人民心声同频共“赈”,卢氏县把解决群众就业增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村民自建新路径,强化关键环节管控、健全协同机制,全面提升赈济成效。 与一般的项目不同,卢氏县以工代赈村民自建项目坚持群众主体,构建民主参与机制,突出抓好“四个关键环节”。 搭建好组织架构。建立乡(镇)领导小组统筹、村项目理事会主责、6个工程建设管理机构(施工管理组、材料采购组、质量监督组、物资保管组、财务管理组、档案收集组)协同的“1+1+6”全周期管理体系,实现“谋划—建设—管护”闭环运行。 确定好务工组织。严格执行《群众务工组织工作方案》,精准摸排务工意愿,按需设岗、民主评议,结合本地实际,形成《定人定岗定酬工作方案》,确定务工人选、岗位职责、报酬标准等具体事项。公示无异议后,由项目理事会与群众签订劳务合同,组织务工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为项目建设做好前期准备。 把控好租购聘流程。县、乡、村三级项目负责人指导村项目理事会起草租购聘工作方案,确定租购聘对象及相关内容,经集体审议、民主评议通过后,参照政府采购的询价、竞争性谈判、磋商等方式制定询价比价结果评定办法,确保租购聘的对象、内容、单价、规格的询价比价工作公平、公开、公正。 组织好工程建设。项目理事会根据项目施工计划和工程质量要求,统筹项目施工管理组建立“班、排、连”务工网格,全力推进工程进度,统筹项目质量监督组全程监督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代赈政策落实等内容,确保工程质量。 在筑牢村民自建根基的同时,针对监管保障难题,卢氏县加强行业部门协作,强化政策宣传发动,严格标准流程,及时拨付资金,凝心聚力“赈”出成效。 村民自建模式下,群众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各环节,从“项目旁观者”转变为“建设参与者、质量监督者、成果受益者”。“极大激发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节省了项目资金,扩大了群众就地增收成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卢氏县相关负责人总结经验说。 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小项目”彰显“大成效”。卢氏县创新推行村民自建模式,有效破解传统模式成本高、群众参与度低、赈济效果弱等难题,让以工代赈项目真正成为惠民生、强基础、聚民心的重要载体,从“赈济”迈向“振兴”。 ( 编辑:tln ) | 
从“赈济”到“振兴”
											卢氏县探索村民自建新路径
本报记者 白叶楠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31   打印
				


 
						 豫公网安备 41120202000047号
豫公网安备 41120202000047号
